別人欠我貨款不給打電話不接有什么方法追回來嗎
律師回復
-
月幫助201720人一、了解客戶的結算周期擠進頭班車 如果企業沒有抓住客戶的進貨規律和各種周期,企業的業務人員每次去收款自然就會十分被動。 企業發給客戶的商品其計劃的貨款回籠周期已到,企業的業務人員在向客戶提出結款時,往往得到的回答是:“這兩天銀根周轉不靈,能不能過幾天再說。” 客戶的倉庫里,本企業的貨物庫存已經不多,該再進貨了。當企業業務人員上門洽談時,得到的答案極有可能是:“進貨可以,但現在我帳戶上的資金不足,要到下月初才能支付上一筆貨款,請幫一個忙”。 企業的業務員每次去客戶處收款,總是“不巧”,客戶經銷商帳上的錢剛好給別的公司拿走了。 恒達律師事務所建議的解決策略: 1、盡可能地全面了解經銷客戶的經營狀況:包括進貨周期、結帳周期。關鍵是,你要每次比其他企業能領先一步拿到應收的帳款。因為大多數客戶的資金周轉都不會十分寬松,你能擠進頭班車,其他企業的業務人員只能等下一班車了。 2、以誠待人,純粹的討債者是不可能與商人合作成功的。 有時候,為了達到既完成銷量又貨款回籠這兩個指標,企業的個別業務人員通過耍小聰明,以騙得客戶的信任,而輕易收到了某一筆貨款。但實際上,客戶在外的應收款沒有及時收回來,那么,等客戶覺醒過來,業務人員以后的收款工作難免就不會順利。 曾經有個企業的業務人員每次去收款都不順利,后來在一次與客戶一起喝酒的時候,客戶無意中提及:如果有事要找到該業務人員,只要打電話叫他來收款,保險他準時趕到。 不要為了討債而去收款,而是協助客戶一起去經營好其貨款,這才是降低企業應收款的根本所在。 記住:一個純粹的討債人是不可能與商人合作成功的。 養成“說到做到”的好習慣,在與客戶平時的交往中,就做出規矩:“我決不食言,你也應說話算數。”雖然開始時,其動機不一定完全是為了貨款,但當你真正涉及到收款時,對客戶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反之,如果一些企業的業務人員自已已經常食言,那么他也會較勢利地來對待你。 在平時就多多關心客戶,不要等到收款時,才想起他們。在他們需要幫助之時,而你又力所能及幫一把,他自然會記住的。 在每次帳款周期到來之前,如果能象征性地幫助客戶去回收幾筆他的應收款,有可能此貨款是屬于企業的業務人員曾為其開發的零售點,也可能是客戶自己來不及去催收的款項,不管是哪種情況,你這樣做了,會對你的收款工作帶來積極的作用。 適當地與客戶的財務人員搞好關系,經常送他們一些禮品。雖然他們對你的銷量貢獻關系不大,但你如果也能夠像關注客戶的業務經理那樣,同時也能經常想到他們的財務主管,其效果往往在關鍵的時刻就能呈現出來。 3、尋找第三者擔保 企業可以要求你的客戶在與你發生貨款往來之前,尋找第三者(或上級單位)擔保,最好其擔保書能伴以相應的公證手續。這樣做,至少萬一在未來發生貨款糾紛時,你還能找到一位相應的相關債權人。同時,這對客戶本身來說也是一種約束行為。 4、事前催收 對于支付貨款不干脆的客戶,如果只是在約定的收款日期前往,一般情況下收不到貨款,必須在事前就催收。 事前上門催收時要確認對方所欠金額,并告訴他下次收款日一定準時前來,請他事先準備好這些款項。這樣做,一定比收款日當天來催討要有效得多。 如果距離又遠,可事先通過電話催收,確認對方所欠金額,并告知收款日前來的準確時間。或者把催款單郵寄給對方,請他簽字確認后再寄回。 5、上門要早 到了合同規定的收款日,上門的時間一定要提早,這是收款的一個訣竅。否則客戶有時還會反咬一口,說我等了好久,你沒來,我要去做其他更要緊的事,你就無話好說。 6、高頻次,小金額 對新客戶或沒有把握的老客戶,無論是代銷或賒銷,交易的金額都不宜過大。寧可自己多跑幾趟路,多結幾次賬,多磨幾次嘴皮,也不能圖方便省事,把大批貨物交給對方代銷或賒銷。須知欠款越多越難收回,這一點非常重要。 很多銷售人員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些新客戶,一開口就要大量進貨,并且不問質量,不問價格,不提任何附加條件,對賣方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滿口應承,這樣的客戶風險最大。 7、不空許諾言 不空許諾言,不答應自己權限以外的條件。業務員擅自答應客戶自己權限以外的條件,在受到領導指責后再向客戶表示拒絕,就會產生麻煩。這樣,業務員就失去了客戶的信賴,造成清款困難,客戶甚至會停止與業務員的交易,使業務員進退兩難。所以業務員不要為了博得客戶的歡心而任意答應條件。 8、推銷員要注意: ·在付款日期、付款期限、付款條件變更的情況下,業務員與客戶未能相互了解,業務員仍按原來的情況收款。 ·客戶對合同內容提出變更但業務員未給予處理。 ·有退還品卻不加以完全處理、扣除。 ·收款單未在指定的日期送去,等等。 9、不要急于銷售,風險責任明確 貨、款無歸的風險有時是由推銷人員造成的。有些推銷人員惟恐產品賣不出去(特別是在市場上處于弱勢的產品),因此在對客戶信用狀況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就采用代銷或賒銷方式,結果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不實行強迫性銷售。一些業務員急于得到業績,就采取導致回收困難的強迫式銷售。這樣會被客戶抓住弱點,在回收貨款時,客戶會說:“我不愿意進貨,是你千拜托萬拜托,不得已才進貨的。如果你急于收錢,反正產品還沒有賣出去,你帶回去好了。”這樣,業務員也不敢堅持收款了。 10、嚴密的合同 為預防客戶拖欠貨款,在交易當時就要規定清楚交易條件,尤其是對收款日期要作沒有任何彈性的規定。例如,有的代銷合同或收據上寫著“售完后付款”,只要客戶還有一件貨物沒有賣完,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不付貨款;還有的合同或收據上寫著“10月以后付款”,這樣的規定今后也容易扯皮。 另外,交易條件不能由雙方口頭約定,必須使用書面形式(合同、契約、收據等),并加蓋客戶單位的合同專用章。有些客戶在合同或收據上僅蓋上經手人的私章,幾個月或半年之后再去結賬時,對方有可能說,這個人早就走了,他簽的合同不能代表我們單位;有的甚至說我們單位根本沒有這個人。如果加蓋的是單位的合同專用章,無論經手人在與不在,對方都無法推脫或抵賴。 11、隨時觀察動向: 掌握債務債權,掌握其物品情況,了解其有無上下級單位可追討,了解對他們公司有影響力的重點人物,掌握他的習慣付款時間。 經營人員異動馬上要求對方書面確認。 交易達成之后,要經常觀察客戶的經營狀況,及時察覺其異動。如果客戶出現異常的變化,一般事先會有一些征兆出現。如: ·進貨額突然減少; ·處理并不滯銷的庫存商品; ·拖延付款; ·客戶單位的員工辭職者突然增多; ·老板插手毫不相干的事業或整天沉溺于聲色之中; ·客戶附近的房子上用紅漆寫下了“拆遷”字樣; ·因為討債人增多老板避而不見; ·下層客戶賒銷過多,貸款回收困難; ·內部矛盾加劇,主業轉移; 一旦發現倒閉,馬上連夜行動,了解他有無債權可以劃撥,了解他有無上下級單位可以追索。盡可能拿回物品以減少損失。 12、了解他的財務狀況 如果經過多次催討,對方還是拖拖拉拉不肯還款,一定要表現出相當的纏勁功夫,或者在偵知對方手頭有現金時,或對方賬戶上剛好進一筆款項時,就即刻趕去,逮個正著。 13、利用第三者 登門催款時,不要看到客戶處有另外的客人就走開,一定要說明來意,專門在旁邊等候,這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效的催款方式。因為客戶不希望他的客人看到債主登門,這樣做會搞砸他別的生意,或者在親朋好友面前沒有面子。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所欠不多,一般會趕快還款,打發你了事。 收款人員在旁邊等候的時候,還可聽聽客戶與其客人交談的內容,并觀察對方內部的情況,也可找機會從對方員工口中了解對方現狀到底如何,說不定你會有所收獲。 14、直截了當 對于付款情況不佳的客戶,一碰面不必跟他寒暄太久,應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來的目的就是專程收款。如果收款人員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反而會使對方在精神上處于主動地位,在時間上做好如何對付你的思想準備。 如果只收到一部分貨款,與約定有出入時,你要馬上提出糾正,而不要等待對方說明。 另外,要注意在收款完畢后再談新的生意。這樣,生意談起來也就比較順利。 一般來說,欠款的客戶也知道這是不應該的,他們一面感到欠債的內疚,一面又找出各種理由要求延期還款。一開始就認為延期還款是理所當然的,這種客戶結清這筆貨款后,最好不要再跟他來往。 原問題:《追貨款有什么技巧?》回復于 2022-05-17 05:41:50
-
相似問題解答
別人欠我貨款,對方不想給咋辦
討要欠款,除了打官司,沒有更好的辦法。討要欠款的方法:1、直接與債務人進行協商,爭取對方直接還款;2、可以找中間人進行協調,達成還款協議,盡快還款;3、上述途徑還是拒絕還款,債權人可以收集證據,然后去法院起訴,要求依法判決債務人履行還款義務飯店欠我貨款不給
這個基本就是·打官司了,其他沒有什么辦法的。那些餐飲店或者超市,往往最后一筆貨款很難拿回,好多店最后都突然關掉了。人也找不到了。如果你夠狠,那么就去餐館搗亂,拉橫幅,不讓他營業,逼他拿錢。如果沒有這么厲害,就打官司了。 原問題:《我給一家餐別人欠我的錢,怎么追回來
除非你不打算把錢要回來,無論什么方法去要錢,欠債的人都不滿意,你覺得要債會傷他的感情,他不還錢難道不傷你的感情嗎?所以以后就要知道不想傷感情,就不要借錢給別人,借錢的結果就是心碎。最簡單的一個事情就是和他欠。這樣是最好的辦法。也沒有傷害他,別人欠我貨款不給怎么辦
可以向法院訴訟 您好如果您想獲得更加詳細的服務,請購買我的電話咨詢服務,非常感謝。相關法律熱點
相關罪名庫
相關合同范本
熱心律師
律師最新回復
-
回答并不詳細,并且后續的問題并沒有回答就結束了,對咨詢結果不滿意。
2025-01-20 03:47:12
來自用戶 cyz評價了 -
態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幾個問題后面很關心的問題中午問了,到現在也沒給予回答。唉!!無語了??
2025-01-17 20:49:42
來自用戶 @橙熟iの柚稚i評價了 -
不怎么專業,問話方式不對,不怎么好溝通
2024-04-27 13:36:36
來自用戶 如果有來生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