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4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明知的范圍是什么
律師回復
相似問題解答
醉酒犯罪的人是否應當負刑事責任
應該承擔刑事責任。醉酒與承擔刑事責任不存在任何關系。明知車輛未年檢借給了駕照吊銷的朋友 發生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車主需要承擔哪些責任?承擔多少責任?
《道法》第九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2000元以下罰款:(一)。。。。。(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三)。。。。。(四)。。。。。有第(二)、(四)項的,可如果行為人在出現精神障礙狀態之前,對其在精神障礙狀態下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沒有犯罪的故意和過失的,應不應認定為刑法第18條規定的精神病人
我國刑法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是我國刑法對于生理有缺陷的聾啞人和盲人的“照顧”,因為聾啞人和盲人因其生理上的缺陷而導致其辨認或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弱,因此,在他們實施犯罪行為后可以酌情考慮從熟記我國《刑法》第20條第1款的規定
正當防衛是 根據《刑法》第20條第1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可見,正當防衛的要件之一是防衛須公司開發的軟件被不法分子利用會牽扯到員工嗎
如果某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一方的行為有違法甚至犯罪行為仍參與其中的,該人則在主觀上與對方就形成共同違法或者共同犯罪的情形。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相關法律熱點
相關法律條文
熱心律師
律師最新回復
-
回答并不詳細,并且后續的問題并沒有回答就結束了,對咨詢結果不滿意。
2025-01-20 03:47:12
來自用戶 cyz評價了 -
態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幾個問題后面很關心的問題中午問了,到現在也沒給予回答。唉!!無語了??
2025-01-17 20:49:42
來自用戶 @橙熟iの柚稚i評價了 -
不怎么專業,問話方式不對,不怎么好溝通
2024-04-27 13:36:36
來自用戶 如果有來生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