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罪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和名譽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對于個人在社會中的形象、地位以及心理狀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網絡誹謗罪的構成要件以及網絡誹謗罪的立案標準吧~
一、網絡誹謗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方面
誹謗罪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和名譽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對于個人在社會中的形象、地位以及心理狀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他人的人格尊嚴體現為個體作為獨立的人所應受到的尊重和平等對待,名譽權則涉及到社會對個人的道德、能力等方面的積極評價。當誹謗行為發生時,直接侵犯了這些權利,可能導致被誹謗者在社會交往中遭受歧視、誤解,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客觀方面
客觀上表現為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這意味著犯罪人明知所傳播的內容是虛假的,卻仍然積極地進行編造和傳播。散布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口頭傳播、書面材料、網絡平臺等各種渠道。其目的是使他人的人格受到貶損,破壞他人的名譽。只有當這種行為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時,才構成犯罪。情節嚴重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判斷,例如造成被誹謗者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或者誹謗信息被廣泛傳播,對被誹謗者的社會評價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等。
3、主體方面
主體是滿十六周歲,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來說,十六周歲是我國刑法中認定自然人能夠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承擔完全刑事責任的年齡界限。在這個年齡以上的人,具備了較為成熟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能夠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因此如果實施了誹謗行為且符合犯罪構成要件,就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4、主觀方面
主觀上必須是故意的心態。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造成損害,卻積極追求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這種故意心態可以表現為出于嫉妒、報復、惡意競爭等不良動機,故意編造虛假事實來詆毀他人。與過失行為不同,故意的誹謗行為具有更強的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

(圖片來源網絡,聯系侵刪)
二、網絡誹謗罪的立案標準
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3、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圖片來源網絡,聯系侵刪)
三、在網絡上造謠誹謗他人定什么罪
1、情節不嚴重的:不構成犯罪,按《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2、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3、情節嚴重的:以誹謗罪定罪,按照《刑法》判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
上述就是詢律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的關于網絡誹謗罪的構成要件以及網絡誹謗罪的立案標準、在網絡上造謠誹謗他人定什么罪的解答,有任何法律問題可以關注在線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