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士類專業(醫士、中醫士、婦幼醫士、衛生醫士、口腔醫士、蒙醫士、放射醫士等)是培養面向基層,有獨立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和地方病能力的中級醫藥衛生人員。病人是其服務的主要對象,培養
一、醫士類專業(醫士、中醫士、婦幼醫士、衛生醫士、口腔醫士、蒙醫士、放射醫士等)是培養面向基層,有獨立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和地方病能力的中級醫藥衛生人員。病人是其服務的主要對象,培養出來的醫生質量高低,對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關系很大。文化大革命前,此類專業的學制曾由三年改為四年,改為二年制就更加難以保證質量。
二、招收高中畢業生學習二年,一般認為文化程度比初中為高,保證培養質量是可能的,但醫士類專業則不然。試將三年制普通課所占比重作一分析,就可明顯地看出改二年制也是困難的。如醫士專業的普通課時為二百九十一學時(語文、物理、化學),僅占總學時的百分之十一點零八。按平均每周二十九學時計,即僅有十周時間。這個時間還不到第一學年授課時間的四分之一。實行二年制必然要大大削減基礎和臨床課時,這樣的削減一定會造成教學質量的降低。本專業的普通課是與基礎和臨床課有密切聯系,是普通高中課程內容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三、實驗實習在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年制醫士類專業的理論講授與實驗實習之比約為2:1。如今年招收高中畢業生改為二年制,許多實驗課將與一九七八屆三年制同時進行,而且到一九八0年又要同時進入畢業實習。各地衛校現有實驗室和儀器設備以及臨床實習基地都非常緊缺,難以保證實驗實習的實施。
四、中等衛生學校的師資已很缺乏,每門課程一般僅一、二名教師,有的幾門課程僅一名教師。今年二年制與去年三年制的基礎課程將同時進行教學,師資問題也無法全部解決。
五、我部組織編寫的八十三種中等衛生學校教材,是按三年制教學計劃的需要先后安排出版的。二年制開始上課時就需用基礎課教材,而又不能及時供應,勢必造成教師忙于寫教材,學生忙于記筆記對筆記的狀況,花費精力太多,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總之,醫士類專業招高中畢業生,學習二年,對提高教學質量是不利的。為此,根據國務院文件精神,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各地的強烈要求,我們建議:醫士類專業如招高中畢業生,學習年限還是以三年為妥。但必須向考生講明,畢業后享受中專畢業生的工資待遇。
c27267--010202xxj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