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漳州市人才市場的實施意見
2025-07-04 12:35
252人看過
人才
市場
人才中介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漳州市人才市場的實施意見(漳政辦〔2006〕179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漳州市人才市場的實施意見
(漳政辦〔2006〕179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人才市場發展適應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三個基地”、建設生態工貿港口城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福建省人才市場的意見》(閩政辦〔2006〕171號),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加快發展我市人才市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人才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目前,我市共有人才中介機構17家,工作人員49名,辦公場所826平方米,人才交流服務場所2127平方米。去年共舉辦人才交流會105場,進場招聘單位1932家,參加交流會人數29500人次,達成意向人數12080人。人事代理單位有573家,人事代理人數4450人。批準建立人才網站9家。人才市場已成為我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用人擇才的主渠道,服務對象從三資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等非國有單位擴大到面向各類企事業單位,服務內容從單純的人才推薦拓展到人事代理、人才培訓等系列化服務,形成了以政府人事部門人才服務機構為主體,大中專院校就業指導機構、民營中介機構積極參與,綜合性市場與專業性市場相互協調,政府宏觀調控、中介提供服務、市場調節供求、主體雙向選擇、市場調節供求的多層次、多種類的人才市場格局,基本形成了以市場化人才配置、社會化人事代理、網絡化信息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市場服務體系。建立了市級人才市場管理機構和人才中介服務、人才交流會行政許可、人才中介機構年度驗證、從業人員培訓、人才市場供求信息發布等制度,人才市場指導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二)加快我市人才市場發展已迫在眉睫。當今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在經濟實力的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三個基地”、建設工貿港口城市,必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改革開放以來, 我市人才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各類人才在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按照新形勢的要求,我市現有人才市場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理順和完善,市場化、法制化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服務功能、服務領域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和拓寬。我市地處廈門和汕頭兩個特區之間,特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批人才,使我市的人才競爭處于劣勢。加快我市人才市場發展,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顯得更為緊迫。
(三)我市人才市場進入了新的重要發展時期。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三個基地”、建設生態工貿港口城市,需要培養和造就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在這個重要進程中,我市人才市場建設既承擔著重要任務,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強調,要創新人才流動機制,打破企事業單位人才流動的部門、行業、身份和所有制性質限制,允許各類人才合理流動。充分發揮人才市場在人才 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人才市場布局,加快縣(市、區)人才市場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網上人才市場,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信息資源,加快建立統一的人才市場。加強對人才市場的監管,維護人才市場秩序。積極發展和完善人事代理制度,逐步推行人才契約化管理和 勞務派遣。我們必須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建設生態工貿港口城市和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人才市場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把我市人才市場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加快發展我市人才市場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會議的工作部署,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的基本方針,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建立完善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的總體要求,堅持改革,促進發展,勇于創新,全面推進人才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高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水平,使人才市場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為推進海峽西岸經 濟區建設、打造“三個基地”、建設生態工貿港口城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二)總體目標。以實施人才市場兩個“136”工程為抓手,即做大做強1個龍頭市場,培育3個縣級中心市場 ,發展6個縣級市場;建立1個農村人才信息庫、3個農村人才市場、6個農村鄉鎮人才信息站。健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政府公共服務相配套的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人才市場服務體系;按照法制建設要求,營造公平透明、競爭有序、規范運作、恪守誠信的市場環境;加強調控與監管,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人才市場管理體制;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健全與其他要素市場相貫通的人才市場運行機制,更好地發揮人才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三、加快發展我市人才市場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推進人才市場服務網絡建設。做大做強市級市場。使之真正成為我市人才市場的龍頭,充分發揮它的輻射、帶動、示范作用,推動全市人才市場的全面發展。重點發展專業性市場和行業性市場。鼓勵發展畢業生就業市場、創辦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高新技術人才市場和農村人才市場等專業性人才市場。大力培育區域性市場。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逐步重點扶持構建 3個縣級中心市場(龍海、詔安、南靖),輻射、帶動本地區人才市場的發展。建立全市農村人才信息庫、 3個農村人才市場(平和、漳浦、長泰)、6個農村鄉鎮人才信息服務站(薌城區芝山鎮、龍文區藍田鎮、龍海市角美鎮、漳浦縣舊鎮鎮、南靖縣靖城鎮、華安縣仙都鎮)。推動區域內人才市場的聯合互動,形成政策協調、統一開放、信息共享、流動自由、服務貫通的機制。充分發揮我市地處閩南金三角和珠江金三角的地緣優勢,主動對接,鼓勵合作,共同開拓,活躍人才市場。
(二)加快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做好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引導,加快各縣(市、區)人才網的建設,積極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人才中介服務中的應用,推動人才中介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逐步實現全市人才市場的聯網協作。加快人才市場由集市型向信息型轉變,提高信息服務質量,改進信息統計和發布方法,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人才市場服務信息化水平。推動開展網上招聘應聘、人才推薦和遠程資源服務等活動,大力培育和發展網上人才市場。
(三)促進人才市場主體到位。不斷建立和健全完善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的政策措施,改善人才流動環境,進一步消除人才流動中的城鄉、區域、部門、行業、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之間,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人才流動渠道。實施鼓勵人才柔性流動的人才居住證制度。繼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進入市場自主擇業。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積極引導和促進各類企事業單位主動進入市場自主選人和人才自主擇業。
(四)完善人才市場運行機制。通過定期發布人才市場供求信息、編制緊缺急需人才引進指導目錄等工作,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健全人才市場競爭機制。消除妨礙公平競爭、分割市場、設置行政壁壘的各種規定,打破體制性障礙、行業壟斷、地區分割,促進人才中介機構平等競爭,保證人才市場的統一開放。建立人才檔案公共管理服務系統,改革和完善流動人員檔案管理辦法,逐步形成在一定行政區域內實行集中、統一、規范的人才檔案管理新機制。
(五)加大人才市場監管力度。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才市場管理條例》及其配套管理辦法,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健全完善人才中介服務許可證、人才中介機構年度驗證、人才交流會管理制度、從業人員培訓制度以及人才中介服務和舉辦人才交流會行政許可事項公示公開、工作程序、監督檢查制度。建立人才市場聯合執法隊伍,切實提高人才市場監管水平。人事、工商、物價、勞動保障、公安等部門要加強對人才市場活動的監督檢查,清理和取締非法人才中介機構,嚴肅查處偽造檔案、虛假招聘、亂收費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強化對定期人才集市、大型人才交流大會等的安全防范措施。
(六)加大人才市場建設投入。各地要把人才市場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安排,加大對人才市場基礎設施和公共人事服務項目的投入,重點扶持建設好若干個具有輻射、帶動、示范作用的縣級中心人才市場和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項目。
四、加強人才市場建設的組織領導
(一)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認識。要充分認識加強人才市場建設的重要性,把進一步做好人才市場建設作為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任務來抓,以科學的發展觀和人才觀來指導人才市場建設工作的開展,把人才市場的建設與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統籌安排,整體部署。
(二)加強領導協調,狠抓工作落實。要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對人才市場建設工作的領導,加強人才市場建設的研究和規劃。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健全工作機制,形成整體合力,切實解決好當前人才市場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積極營造人才市場建設的良好環境。要加強對人才市場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要加強宣傳,深入開展人才市場管理政策法規宣傳教育,不斷擴大人才市場管理政策法規的影響力,用正確輿論引導人才資源的合理流動,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動的良好氛圍。
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