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局、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全區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
2025-07-05 14:03
252人看過
實踐
基地
糧節
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局、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全區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各市、縣(區)糧食局、教育局: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
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局、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全區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
各市、縣(區)糧食局、教育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自治區糧食局關于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根據國家糧食局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管理辦法》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全區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實踐基地”)建設,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建設的必要性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糧食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當前我國糧食產后損失浪費現象十分嚴重,“舌尖上”的浪費更是令人痛惜,必須教育引導全體公民正確樹立愛糧節糧意識,特別是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愛糧節糧教育,培養中小學生從小樹立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的良好道德品質,在全社會形成愛糧節糧的良好社會風尚。充分利用糧食行業資源建設實踐基地,讓學生體驗具體的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和檢化驗及科研等過程,是對中小學生開展愛糧節糧教育最直觀、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對全區中小學生開展糧情教育,傳承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傳播愛糧惜糧正能量,實現全民知糧、愛糧、節糧的目的。
二、建設原則
1.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穩步推進、共建共享”的原則,首先選擇在教育資源和糧食行業資源相對集中的地級市建設,再根據實際選擇條件較好的縣(區)級建設一批,逐步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實踐教育基地。
2.采取企業自愿,政府扶持的原則,廣泛利用、整合社會資源,形成企業建設為主、政府指導參與共建的建設格局,確保實踐基地的公益性。
3.根據各地自然條件、社會資源和教育發展狀況,發揮各自優勢采取獨立建設、與鄰近區域共同建設等不同形式,建設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突出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實現資源共享。
三、建設目標
通過3-5年的努力,建設一批功能齊全的實踐基地。2014年,在地級市建成5家實踐基地。2015年開始,在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若干實踐基地。2016年向國家申報3家全國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到2017年力爭建成5家國家級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四、建設標準
實踐基地的建設主體為糧食加工、倉儲、物流企業和產糧基地,以及科研和糧油質量檢驗機構等。實踐基地的服務對象為所在地及鄰近地區的中小學校在校學生。
實踐基地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實踐基地應當具備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場所和必要的設施設備。
1.展示廳。展示廳場地面積達到100平方米以上,有能夠反映我國主要糧食品種(稻谷、小麥、玉米、薯類、雜糧、油料)等實物樣品,具有圖文并茂的愛糧節糧宣傳展板、宣傳資料等供學生參觀學習。
2.參觀區。反映糧食生產、收購、儲存、加工、運輸、物流、檢化檢等產業鏈中不少于2個環節的參觀區域,并設定具體參觀路線。
3.體驗區。能夠結合愛糧節糧教育的一個或多個主題,明確教育目標,設定適應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親身體驗或動手操作的簡單易做項目,并制定具體的操作方案,突出學生的參與性,使愛糧節糧理念真正入心入腦。
(二)具備播放幻燈片、視頻宣傳片、講解員講解、體驗感受、動手操作、現場知識問答等條件,對中小學生進行世情、國情、糧情教育。
(三)有專人負責,建立健全活動組織方案、接待方案、安全措施及應急預案等規章制度。
(四)至少具有1-2名熟悉基地情況和專業知識的講解人員。
(五)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要依據自身特點,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開展愛糧節糧教育。倉儲企業重點參觀糧食儲存過程,講授各類儲糧保糧知識;加工企業重點參觀加工流程和工藝,介紹糧食循環經濟、副產品綜合利用等知識;科研及檢驗機構重點參觀糧食質量檢驗過程,講解各類糧食質量標準和檢驗知識。
(六)實踐基地要根據各自工作的特點,明確公開中小學參觀實踐的具體時間,制定接受學生參觀實踐的具體辦法,并免費對學生開放。
(七)有明確參觀路線和切實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證活動場地、設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備安全保護人員,設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標志,確保中小學生參加教育實踐過程的安全。
五、建設方式
各市、縣(區)糧食局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動員和發動糧食企業、檢驗機構等單位,結合自身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積極建設實踐基地,并做好實踐基地建設的指導、協調工作。也可與企業共同建設實踐基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六、申報程序、考核與管理
1.基地申報。實踐基地建成后,應向所轄的地級市糧食局申報相關材料,經地級市糧食局和教育局審核后,向自治區糧食局申報寧夏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申報材料包括以下內容(申報材料一式兩份,同時報送電子版):
(1)《寧夏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申報表》;
(2)實踐基地建設情況介紹;
(3)實踐基地活動組織方案;
(4)實踐基地接待方案、安全預案。
2.考核掛牌。自治區糧食局和教育廳組織相關人員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可行性、完整性進行審查,并到現場實地考核,對考核合格的實踐基地,由自治區糧食局和自治區教育廳給予掛牌為“寧夏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3.基地管理。自治區糧食局和教育廳對實踐基地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對各地實踐基地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各市、縣(區)教育局要有計劃的安排當地中小學校到實踐基地開展活動,全年安排參觀不少于500人次,并將此項活動作為中小學校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各市、縣(區)糧食局負責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溝通協調、組織學生參觀,并督促各實踐基地做好接待、講解、登記備案等工作。自治區糧食局將會同教育廳按照“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原則,推薦若干家申報“全國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全區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是糧食行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支持實踐基地建設,配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實踐基地管理。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充分調動糧油企業參與建設實踐基地工作的積極性,切實將實踐基地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要及時總結推廣實踐基地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擴大宣傳面和影響力;要指導和協調有關企業加大建設力度,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創新參觀體驗活動形式,豐富教育內容,通過發揮實踐基地的教育引導作用,在全社會營造節糧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
附件:寧夏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申報表
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2014年7月22日
附件:
寧夏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申報表
基地名稱:
負責人:
電話:
傳真:
聯系人:
電話:
E-mail:
通訊地址:
郵編:
占地面積:
建筑面積:
展示開放面積:
年開放天數:
年受眾人次:
能為中小學生活動提供的條件:
基本情況(包括正式對外開放的時間,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以及平均每年開放的天數、參加活動的人數、活動效果等內容):
(續前頁)
地級市糧食局、教育局意見: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自治區糧食局、自治區教育廳意見: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