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2012年3月21日)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
(2012年3月21日)
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穩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2〕1號),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1. 樹立現代農業發展新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發展觀念,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理念引領現代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用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堅持以新型工業化成果反哺農業,從政策、資金、技術和體制等方面,逐步建立科學合理、配套完善的反哺機制。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優質高效、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2. 突出抓好優勢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堅持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強化耕地保護,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認真抓好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涔天河灌區耕地后備資源開發等重大工程,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主要依靠農業科技創新,著力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生產效益。積極推進糧食優質高產創建行動,重點抓好52個縣1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新增糧食產能建設工程、“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建設,力爭糧食產量穩定在600億斤以上。積極對接國家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優勢區域各類基地建設。抓好40個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建設。加快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重點抓好20個國家級、100個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建設。實施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工程和池塘標準化生態化改造工程。進一步優化蔬菜、油料、棉花、柑橘、食用菌等生產布局,加快油茶、茶葉、竹產業發展步伐,培育一批豐產基地縣。建設一批園藝作物標準園。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提高“米袋子”、“菜籃子”等供給保障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
3. 加快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充分挖掘現代農業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都市農業、森林生態旅游等新型業態。以長株潭城郊生態休閑農業為龍頭,以市州精品休閑農莊為骨干,以特色生態民俗家園為基礎,建立完善全省鄉村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網絡。集中力量加強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抓緊制定總體發展規劃和專項發展規劃,力爭經過3-5年努力,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初具規模、初顯成效。
4. 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一體化發展要求,做大做強糧油、生豬、煙草、棉麻、果茶、水產、竹木、中藥材、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著力構建長株潭都市農業圈、洞庭湖區適水農業帶、湘中南丘崗節水農業帶和武陵雪峰南嶺羅霄山區生態農業帶為重點的農業主體功能區。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鄉鎮,建設一批高標準、上規模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以新型工業化助推農業產業化,重點實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255”工程。加快實施品牌戰略,著力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有湖湘特色的中國知名品牌。積極打造一批高標準的現代農林業示范縣、示范園區,逐步形成區域特色,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升級。
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
5. 進一步明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注重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圍繞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強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品種選育、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研究,突破生豬、草食動物、淡水產品定向選育和分子育種技術以及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瓶頸;圍繞創新型湖南建設,加速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質能、現代農業裝備與制造、農村現代物流等產業的技術創新;圍繞“兩型社會”建設,開展以節地、節水灌溉、節肥為主的農業節能減排技術,以種養循環、生物鏈循環為主的農業循環技術,農業重大災害防控技術和農業生態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兩型”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圍繞綠色湖南建設,加強主要用材、木本糧油樹種良種選育與豐產培育技術及森林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研究,力爭在油茶、生物柴油、竹木加工、林下經濟等優勢領域有較大突破;圍繞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生物育種、生物質能源、生物飼料、生物農(獸)藥、生物疫苗等產業的科技制高點,建立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技術體系;圍繞改善農村民生,加強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生態環境治理、清潔社區建設、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技術研究。力爭取得一批重大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十二五”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以上,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和農民收入水平有明顯提高。
6. 突出抓好農業關鍵技術攻關。把種業作為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首選項目。認真組織實施優質種苗工程,突出抓好以雜交稻、優質稻、雜交辣椒、工程鯽、雙低油菜、油茶、杉木、馬尾松為主的現代種業技術攻關,繼續鞏固雜交水稻研究的國際領先地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廣闊市場前景的優良品種。加強優勢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業。鼓勵扶持農業專家領軍種業龍頭企業。加大對種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品種認定、保護、退出機制。認真抓好超級稻分子育種、生豬產業化、油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和農村物聯網綜合服務科技工程、生物纖維轉化生物質能源、茶果蔬加工、楠竹、黑茶、藤本植物等關鍵技術項目的研究和組織實施。從農作物分子育種、特色農產品加工、物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生物農藥等領域遴選10個左右重大科技專項進行攻關。建立省農業科技創新專項引導基金。
7. 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平臺建設和機制創新。重點抓好國家雜交水稻實驗室、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柑橘實驗室、茶葉加工國家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建設。完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加強珍稀野生植物、農作物近緣野生種原生境保護,建設一批農業科學數據中心、野外定位觀測站、林業生態觀測站和檢測中心。加快建設省農作物海南南繁育種共享平臺、轉基因作物安全評價中心、南方航天育種基地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農業氣象研究試驗,強化人工影響天氣科技能力建設。深化農業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現代院所制度,擴大院所自主權,努力營造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政策環境。大力推進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省級科研機構要突出抓好農業、林業、水利、動物科學四大科研機構群等建設重點,市級科研機構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區域性農業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中心,縣級科研單位逐步建設為地方新技術示范推廣基地。建立協同創新聯動機制,集成優勢,組織跨地區、跨部門、跨學科聯合攻關。穩步發展農林業技術交易市場。支持民營農林業科研機構發展。完善農林業科研立項機制和評價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8.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以長沙、永州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長沙縣、岳陽市屈原管理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縣等為平臺,繼續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和產學研聯盟建設,著力促進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院校與農業大縣、企業結對幫扶。加快農業科技推廣網絡建設,加強鄉鎮或區域性農(林)業技術推廣、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村能源開發利用等公益性服務。大力發展農村社會化技術推廣服務組織,實施農村科技合作組織推進行動。繼續推行農科教、產學研、科工貿緊密結合的農技推廣服務模式,鼓勵教學科研人員深入農村第一線開展科技推廣,并將其成果作為評定職稱的重要內容。實施縣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專項計劃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計劃,加強農業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基地、專家服務基地、引智基地和星火產業示范帶建設。繼續實施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擴大科技特派員工作覆蓋面。
三、充分運用科技成果,提升現代農業設施建設水平
9. 堅持把水利建設放在農村基礎建設的優先領域。全面踐行新時期治水方針,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水協調的現代水利體系,2012年繼續實施《洞庭湖區治理近期實施方案》,推進35座大中型水庫和1070座小Ⅰ型、1303座小Ⅱ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繼續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廣泛開展骨干山塘清淤擴容和溝渠疏浚,提高現有水利設施的利用率。開展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提高防災抗災能力。加快推進民生水利建設,2012年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科學治理農村地區小河道、小流域,加快完成列入國家規劃的330條中小河流治理任務和96個縣級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建設。加強農村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抓好長株潭城市群氣象服務保障和氣象防災減災綜合示范區建設,加快國家超算長沙中心氣象遠程超算工程配套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基層社區應急預案,保障應急物資儲備,切實提高農業農村防災減災能力。
10. 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網絡,推進區域性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鼓勵供銷社、郵政物流、糧食流通、大型商貿企業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倉儲物流體系的建設經營。繼續支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系統農村現代流通主導力量作用,加快構建運轉高效、功能完備、城鄉并舉、工貿并重的農村現代經營服務新體系,重點抓好“新網工程”和“網上供銷社”建設。逐步建立一批規范的交易市場、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農村超市,壯大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農產品展銷活動,重點培育以長沙紅星中國中部(湖南)國際農博會、湖南西部農博會和湖南茶博會為重點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展會品牌,推動農業生產者與農資批發市場、超市、賓館飯店、學校、企業的對接,開展直供直銷。逐步規范和完善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流通中介組織。
11. 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加快國家農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設。充分利用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結合“三網融合”和“村村通寬帶工程”建設,整合“12316”三農服務熱線、“12396”科信通系統、農村遠程教育等資源,搭建“三農”綜合網絡信息平臺,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公益模式,積極開展農村電子社區試點工作,推進科技信息進村入戶,積極推進新農村網絡及視頻建設,加強對“三農”工作的宣傳,為農民提供高效便捷、簡明直觀的服務。結合林地測土配方系統建設提升林業信息化水平。
12. 加快推廣農業機械化。利用我省新型工業化技術成果和裝備制造業優勢,大力提升農業機械耕種收綜合水平。加快農機企業集群集聚發展,扎實推進湘潭九華湖南農業工程機械產業園建設,做強岳陽和株洲收獲機械、長沙和衡陽農用運輸機械、益陽小型動力與耕作機械、雙峰小型加工機械等優勢農機產業園。堅持農機農藝相結合,加快開發適地適用新型農機具。深化農機具購置補貼改革,大力推廣水稻等主導產業所需的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和農機化技術,重點推廣水稻集中育插秧、精量播種、化肥深施、保護性耕作等技術。
13.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充分利用生態環保節能新技術,加強對林地、濕地及生態脆弱地區的保護和修復,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快推進石漠化、崩崗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抓好環洞庭湖區和“四水”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大力開展植樹造林,2012年完成規劃營造林602萬畝。繼續實施退耕還林、水土保持、生態公益林保護、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建設。統籌推進城鄉綠化,創建一批綠色生態城鎮、綠色生態鄉村,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加快森林防火體系建設,完善森林防火工作預警預報,提升防火、滅火技術裝備與水平。加快農村新型能源推廣應用,突出抓好大中型沼氣、太陽能、污水凈化處理等生態節能工程,2012年新建10萬口戶用沼氣池。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廣使用有機肥、高效低毒低殘農藥、可降解農膜和秸稈還田。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嚴格控制城鎮和工礦企業“三廢”對農村的污染,加強重金屬污染產地改良與修復,繼續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逐步改善農村環境。
四、著力用科技武裝農民,全面造就現代農業人才隊伍
14. 大力培養新型農民。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重點,大力開展現代農業實用技術、農村經營管理技術、農村信息化技術、農民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速實施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工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實用人才創業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農村信息化骨干隊伍培訓工程和“雨露計劃”扶貧培訓,重點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種養業能手、農村經紀人、專業合作社領辦人、農民企業家和農村高技能人才。設立全省農民素質教育培訓專項資金,認真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
15. 加快培育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千人計劃”、“百人計劃”等引才工程和科技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向農業農村傾斜。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培育跨區域、跨部門、跨學科的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大力推進省部共建高等農林院校,積極參與國家卓越農林教育培養計劃,辦好一批涉農學科(專業),提高涉農學科(專業)的生均撥款標準。加大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力度。引導和鼓勵高等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深入推進大學生“村官”計劃和科技副縣長計劃。實施更加開放靈活的現代農業人才激勵政策,完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價標準,注重工作業績和實效,鼓勵科技人員在生產一線從事農技推廣和創新創業。
16. 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制機制。認真落實《湖南省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發展規劃》,積極構建與城鄉統籌發展相適應的農民教育培訓網絡,整合農民教育培訓資源,以涉農院校、科研院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科教中心、就業培訓中心、職教中心、技工學校、農村基層服務站、農村遠程教育網點為依托,統籌推進農村職業教育、農業科技教育、成人教育和農民終身教育等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積極引導教育機構、企業、科研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農民教育培訓。扎實推進全國農村信息化專業人才實訓基地、全國現代農業(湖南)培訓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面向市場、國有與民辦相結合、企校合作、工學結合、靈活開放、有特色、多元化的農民教育培訓網絡,建立健全省、市、縣、鄉四級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引導同一地區教育培訓機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五、堅持科學統籌謀劃,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17. 加速實施統籌發展戰略。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著力構建新型的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積極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一體化,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均衡配置。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農業和農村流動,促進農民向社區有序聚集,土地向經營大戶等適度集中。加強農村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和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水平。搶抓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大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和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18. 加快發展小城鎮。按照省城鎮體系規劃要求,積極做大做強縣城和中心鎮,打造一批生態環境優美、品質高、綜合承載能力強、有特色的精品小城鎮,建設一批綠色社區,使之成為向周邊農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的功能中心。積極支持城鎮規劃和城鎮擴容。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構建城鄉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長效機制。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鎮有序轉移。
19. 促進縣域經濟加速提質。堅持將發展縣域經濟作為富民強省的重要支撐,著力推進縣域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變,重點推進產業園區與重大項目建設,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圍繞縣域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培育一批經濟總量過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過10億元的經濟強縣市,激勵有條件的縣市入圍全國百強和中部百強縣市。努力激活縣域各類創業資源,鼓勵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切實落實擴權強縣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縣域經濟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分類指導,對增量與存量一并進行考核,促進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20. 提高新農村建設示范水平。穩步推進“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程和環長株潭城市群城鄉統籌示范工程,分類指導,逐步擴大示范規模,推進連片示范、聯鎮示范和跨區域示范。鼓勵具備條件的縣市區率先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支持冷水江市試點和省第三輪示范鎮建設示范工作。加強示范區的現代農業建設、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和村級管理。積極推廣攸縣鎮村同治經驗,以點帶面,努力提高全省新農村建設水平。
21. 扎實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逐步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標。繼續把湘西自治州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加大武陵山和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力度,明顯改善連片特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貧困農民收入。切實抓好24個少數民族縣高寒山區農民脫貧解困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與農村社會保障兩手抓,促進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2012年直接幫扶貧困農民80萬人。注重標本兼治,著力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實施精細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切實關心支持特殊困難群體的扶貧濟困工作。認真落實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012年完成1萬人避險安置任務,妥善解決搬遷移民后續發展問題。2012年完成1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解決好林區林農、農墾企業職工生活困難問題。
六、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努力提高“三農”工作水平
22. 切實加強領導。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強化縣市區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涉農部門各司其職的管理體制機制,在干部配備、政策制定、財力投入、工作部署上切實體現重中之重的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注重在統籌城鄉發展中把握發展規律,加強政策研究,破解發展難題,努力提高“三農”工作水平。對各市州、縣市區分管“三農”工作的黨政領導進行分期集中培訓。
23. 建立健全農業投入的長效增長機制。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持續加大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發揮政府在農業投入上的主導作用,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新增財政“三農”投入部分用于公益性、基礎性領域。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嚴格落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事業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政策規定,對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整合資源,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廣開門路增加對“三農”的投入。發掘優勢農業農村資源,積極推進農業龍頭骨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建立現代農業發展創投基金。加快農村金融服務組織建設,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加強沅陵縣國家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試驗區工作的組織協調。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建設。
24. 完善農村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長久不變,進一步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積極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基本完成覆蓋農村集體各類土地的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包括農戶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財政適當補助工作經費。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搞好國有林場改革整體推進全國試點省建設。繼續推進水利改革試點。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切實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重點培育100家省級示范社。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積極穩妥開展鄉村債務化解工作。
25. 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進一步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著力培養一支帶富能力強的村級干部隊伍。加快完善以村黨支部為核心、村民(代表)會議為決策機構、村民委員會為執行機構、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機構的村民自治機制。推進村務公開,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逐步建立農村資產資源交易、財務管理和廉政監督平臺。建立健全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和應急管理體制。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類文化體育活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26. 加強“三農”工作督促檢查。盡快建立和完善“三農”工作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對“三農”重大決策、重要措施、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的督促檢查。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嚴格實行農民負擔重點縣監控工作,對連續三年列為省農民負擔重點監控縣的黨政一把手實行問責,確保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到位,確保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實效。

評論

孤寂¤摩天輪

湖南加油[贊]

半年前

童趣萌妹

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半年前

つ傾傾城ら

轉發了

半年前

一覽眾生小

轉發了

半年前

活到浪費空間

轉發了

半年前

相關法律條文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2015年2月10日湘發〔2015〕1號)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2016年4月27日)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28號)精神,結合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的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的意見(湘發[2010]1號)2009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部署,采
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四千工程”實施的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四千工程”實施的意見(湘辦發[2010]14號2010年6月2日)實施以“壯大一批千億產業、發展一批千億集群、培育一批千億企業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意見(湘發[2004]6號200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

律師最新回復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都安| 札达县| 麻城市| 玉山县| 南投市| 金溪县| 嵩明县| 专栏| 正蓝旗| 汝南县| 靖安县| 连城县| 怀远县| 太康县| 永安市| 大田县| 游戏| 潮安县| 汽车| 天全县| 赤城县| 东安县| 临夏县| 兖州市| 临西县| 昌邑市| 永嘉县| 防城港市| 汾西县| 木兰县| 革吉县| 大姚县| 上林县| 崇信县| 南川市| 苏州市| 玛纳斯县| 柯坪县| 兴宁市|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