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公共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5-07-04 19:09
290人看過
產品
系統
產業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公共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15〕99號)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有關金融機構:為全面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公共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甘政辦發〔2015〕9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有關金融機構: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3號)精神,促進我省應急產業加快發展,提升我省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依托,以改革凝聚動力,以創新驅動發展,緊緊抓住影響社會公共安全、集體財產安全、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公共安全領域關鍵性問題,加快應急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著力推進應急產品產業化,不斷提升應急產業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強化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物質保障、技術支撐和專業服務能力。力爭到2020年,全省應急產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批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一批自主研發的重大應急裝備投入使用;形成若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發展一批應急特色明顯的中小微企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擴大社會就業;消費觀念逐步轉變,應急產品在重點領域應用擴大,催生市場化應急服務新業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創新機制,為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領域
(一)發展監測預警類應急產品,提高各類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在自然災害方面,發展地震、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水旱災害、病蟲草鼠害、森林草原火災等監測預警設備;在事故災難方面,發展礦山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安全、交通安全、環境安全、重污染天氣、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等監測預警裝備;在公共衛生方面,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生活用水安全等應急檢測裝備,流行病監測、診斷試劑和裝備;在社會安全方面,發展城市安全、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等監測預警產品。同時,發展突發事件預警發布系統、應急廣播系統及設備等。
(二)發展預防防護類應急產品,提高個體和重要設施保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個體防護方面,發展應急救援人員防護、礦山和危險化學品安全避險、特殊工種保護、家用應急防護等產品;在設備設施防護方面,發展社會公共安全防范、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重要生態環境安全保護等設備。
(三)發展處置救援類應急產品,提高突發事件處置的高效性和專業性。在現場保障方面,發展突發事件現場信息快速獲取、應急通信、應急指揮、應急電源、應急后勤保障等產品;在生命救護方面,發展生命搜索與營救、醫療應急救治、衛生應急保障等產品;在搶險救援方面,發展消防、建(構)筑物廢墟救援、礦難救援、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工程搶險、道路應急搶通、航空應急救援、水上應急救援、核事故處置、特種設備事故救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疫情疫病檢疫處理、反恐防爆處置等產品。
(四)催生應急服務新業態,提高突發事件防范處置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在事前預防方面,開展風險評估、編制應急預案、隱患排查、消防安全、安防工程、應急管理市場咨詢等應急服務;在社會化救援方面,發展緊急醫療救援、交通救援、應急物流、工程搶險、安全生產、航空救援、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應急服務;在其他應急服務方面,發展災害保險、北斗導航應急服務、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應急產業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積極研發應急產業新技術、新裝備,加快應急監測預警設備和群測群防監測設備研發,推進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裝備、地震救援技術裝備研發推廣。加強應急產業相關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與示范應用,支持應急產業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示范等創新活動。鼓勵充分利用軍工技術優勢發展應急產業,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省科技廳牽頭,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等配合)
(二)推動應急產業領域科研平臺體系建設。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應急產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在應急產業重點方向成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運用風險補償、后補助、創投引導等方式,打造應急產業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促進應急產業相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財政廳等配合)
(三)支持骨干企業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投資入股、品牌經營等方式進入應急產業領域。按照企業申報、部門推薦和專家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在應急產業領域優選5-10家技術先進、行業領先、競爭優勢明顯的骨干企業,分階段、分步驟動態扶持,使其盡快進入國內同行業優勢企業的行列,并爭取在證券市場上市融資。利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應急產業領域中小微企業,促進特色明顯、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加速發展,培育50家左右配套協作關系密切、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中小應急產業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省工信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配合)
(四)強化應急產業項目建設。圍繞《甘肅省重點發展公共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5年)》確定的發展重點和方向,建立開放動態的應急產業重點項目庫,每年遴選10個具有引領性、支撐性和帶動性的重點應急產業項目,整體推進建設。依托省級以上產業園區,以產業鏈建設為重點,促進一批應急產業領域重點項目簽約落地。(省工信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配合)
(五)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加強規劃布局、指導和服務,以蘭州新區等國家級、省級產業發展聚集區為依托,引導應急技術裝備研發、應急產品生產制造和應急服務發展向產業園區集聚。(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信委、甘肅儲備物資管理局等配合)
(六)推廣應急產品和應急服務。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采用目錄清單等形式明確應急產品和服務發展方向,引導社會資源投向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應急產品和服務,推進應急產品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特色化發展。加強全民公共安全和風險意識宣傳教育,激發單位、家庭、個人在逃生、避險、防護、自救互救等方面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進一步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場所、高層建筑、學校、公共場所、應急避難場所、交通基礎設施等應急設施設備配置標準,以及各類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的裝備配備標準,推動應急設施設備裝備與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省工信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質監局、省安監局、省人防辦、省氣象局、省地震局等配合)
(七)加強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應急監測與應急調度指揮系統建設,健全應急產品實物儲備、社會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管理制度,建立應急產品、物資儲備和生產能力信息管理平臺,提升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應急物資協同保障和信息共享能力。加強應急倉儲、中轉、配送設施建設,依托國家、省級儲備和優勢企業現有能力與資源,形成一批應急物資和生產能力儲備基地,提高應急產品物流效率。加快制(修)訂符合我省實際的應急產品和應急服務標準,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標準,推動應急產業升級改造。推動應急服務業與現代保險服務業相結合,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加快推行巨災保險。(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牽頭,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甘肅儲備物資管理局、甘肅保監局等配合)
(八)促進應急產業開放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導有實力的應急產業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和國際營銷網絡,積極申請國際專利,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提升核心競爭力。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政策機遇,開拓中西亞、中東歐等國際市場,擴大產品、技術和裝備出口。依托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和武威保稅物流中心,深化國際合作,引導國際資本和先進技術投向應急產業重點領域。(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質監局、蘭州海關等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土地政策。在符合國家、省上產業政策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對應急產業重點項目建設用地予以支持。加快應急產業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工作進度,開辟審批“綠色通道”。對應急產業建設項目全部占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除需報國務院和省政府審批的外,由市縣政府審批。對政府投資的應急食品物流園,允許以劃撥土地形式委托企業建設運營。(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省工信委配合)
(二)財政政策。研究建立應急產業領域首臺套產品認定和扶持辦法,按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有關要求,指導納入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重大應急產品生產企業做好投保工作,推動重大應急創新產品的首次應用。對于具備實現產業化條件的應急產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通過招標方式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帶動市場主體推廣應用。對于應當由政府提供的、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應急產業重點領域服務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交由社會力量承擔。對政府投資的應急倉庫物流園,鼓勵以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補償制度,對征用單位和個人的應急物資、裝備等及時予以補償。(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甘肅保監局按各自職能分工負責)
(三)金融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完善適應應急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評審制度,加大對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應急產業重大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應急產業企業利用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債、集合債券(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在債券市場實現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和甘肅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資質好、管理規范的應急產業企業的擔保力度。建立應急產業項目融資信息平臺,促進銀企對接合作。(省政府金融辦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銀監局、甘肅證監局等配合)
(四)稅收政策。幫助列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的應急產業企業落實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對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20萬元(含20萬元)的小型微利應急產業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配合)
(五)人才政策。突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省內高等院校與企業共建應急產業緊缺學科專業,省內高等職業院校圍繞應急產業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建立引進高層次人才職稱評聘“綠色通道”,申報人可不受資歷、崗位等限制,直接由相應專業評委會評審。支持科研成果參與收益分配。(省教育廳牽頭,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等配合)
(六)協調服務。建立由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共同牽頭,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牧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安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統計局、省人防辦、省政府金融辦、蘭州海關、省氣象局、省地震局、省國稅局、甘肅儲備物資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銀監局、甘肅保監局等部門參加的應急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改進服務水平,建立環境評價、工商登記和節能評估及審批的“綠色通道”制度。按照國家應急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安排,做好應急產業統計和應急產業運行監測分析工作。(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共同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附件:甘肅省重點發展公共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
2015年6月25日
附件:
甘肅省重點發展公共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5年)
1
監測預警產品
1.1
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產品
1.1.1
地震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地震臺站、臺網和流動地震觀測系統及儀器設備,流動預警系統,MEME地震烈度儀等
1.1.2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山體崩塌災害監測設備,泥石流災害監測設備
1.1.3
水旱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汛情、旱情、災情監測、防洪預警預報儀器設備,水利工程震情監測、大壩等水利工程探測、山洪災害預警監測系統,遙感衛星、無人機監測設備,水文應急測報、水情水質監測、數據采集處理與傳輸儀器及設備等
1.1.4
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對地遙感觀測衛星等災害天氣監測裝備,移動應急氣象觀測系統,多普勒雷達監測系統和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高炮防雹人工影響天氣系統等
1.1.5
農林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病蟲草鼠兔害監測預警設備,農作物害蟲種群密度自動監測設備,草原災害監控技術及設備,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監測檢疫設備,林木害蟲種群密度自動監測
1.1.6
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系統
森林火災監測預警系統,草原火災監測設備,基于物聯網三維森林防火應急指揮地理信息系統
1.2
事故災難監測預警產品
1.2.1
礦山安全監測預警產品
瓦斯、煤塵、輻射、微波、毒物、圍巖、礦井水等監測設備,煤礦井下監測及災害預報系統,煤炭安全檢測綜合管理系統等
1.2.2
危險化學品安全監測預警產品
危險化學品全程動態監控系統,危險化學品運輸泄漏監測裝備,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安全避險與主動防御系統,危險化學品危險性快速鑒別系統,有毒氣體偵檢儀,可燃氣體偵檢儀,軍事毒氣偵檢儀等
1.2.3
特種設備安全監測預警產品
起重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電梯鎖死后自動校正逃生開門裝置
1.2.4
交通安全監測預警產品
道路交通信息監測預警設備,交通基礎設施(含公路、橋梁、隧道、交通工程等)安全狀態監測預警設備,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安全監測預警設備,隧道建設管控調度與應急指揮裝備系統等
1.2.5
環境應急監測預警產品
環境應急監測預警、指揮、處置技術與產品(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決策、模擬演練等),有毒有害氣體環境應急監測預警技術與產品,水環境污染應急監測預警技術與產品,土壤環境污染應急監測預警技術與產品,水上溢油監視雷達、碼頭溢油報警裝備等
1.2.6
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監測預警產品
1.2.7
火災監測預警產品
消防物聯網監控系統,分布式光纖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火災報警觸發器件,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早期火災智能探測報警設備,火災報警控制設備和消防聯動控制系統
1.2.8
消防產品質量快速檢測設備
1.2.9
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測監控預警系統
1.2.10
其他監測預警產品
放射性物質監測系統:關鍵介質放射性監測系統,移動監測技術與裝備,應對復雜環境輻射監測系統,液體安全檢查系統,車輛放射性物質監測系統等,大壩安全監測多通道數據采集儀及監控管理系統,尾礦庫安全自動監測報警系統,核與輻射事故監測預警系統,探地雷達病害缺陷檢測及工程勘察雷達圖像判別系統
1.3
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產品
1.3.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產品
1.3.2
食品藥品安全檢測產品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藥品安全檢測設備
1.3.3
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飲用水安全檢測和監測預警系統,應急水質監測設備和試劑
1.3.4
流行病監測、診斷試劑和裝備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監測預警系統,新發傳染病檢測試劑和儀器
1.3.5
動物疫情監測預警系統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遠距離視頻傳輸設備,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信息數字化采集設備,禽流感等動物疫情監測儀器設備
1.3.6
公共場所體溫異常人員快速篩查設備
本質安全型紅外測溫設備,紅外體溫監測設備
1.4
社會安全事件監測預警產品
1.4.1
城市公共安全監測預警系統
城市公共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傳播平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運行監測設備及應急反應管理系統,超高層建筑安全物聯網監測與應急救援系統,地下管網安全運行監測設備,水庫水電站大壩監測預警系統,機場、車站、廣場人員信息采集系統,基于云-端的社會應急聯動指揮系統
1.4.2
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監測預警產品
高性能防火墻、高性能統一威脅管理系統(UTM)、入侵檢測系統(IDS)、高性能入侵防御系統(IPS)、高性能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系統、網絡病毒監控系統(VDS)、網絡漏洞掃描和補丁管理產品等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監測預警產品
1.5
其他監測預警產品
突發事件預警發布系統, 應急廣播系統及設備,毒品等違禁品探測產品,核生化恐怖源探測產品,易燃、易爆、強腐蝕性、放射性等危險物品快速檢測產品
2
預防防護產品
2.1
個體防護產品
2.1.1
應急救援人員防護產品
災害事故現場定位、圖偵、通信、呼吸、生命體征監控等數字化消防單兵裝備,高效智能消防員呼吸防護裝備,水域救援裝備,滅火防護裝備,化學防護裝備,自動蘇生器,電動送風式正壓防護系統,病毒防護/隔離服,避火服、隔熱服等隔熱、阻燃、防毒、絕緣、防靜電、防塵、防砸、防穿刺防護產品,防油,防水,防火紡織材料等
2.1.2
礦山和危險化學品安全避險產品
礦難逃生倉,煤礦及非煤礦山井下緊急避險系統,綜合防治礦山重大事故裝備,化學品致災特性評估大型智能安全實驗艙,煤氣化過程關鍵安全技術裝備,燃爆防控技術裝備,超大規模超深井金屬礦山開采安全技術裝備,煤礦生產過程綜合監控裝備,礦井進出人員自動監控記錄系統等
2.1.3
特殊工種保護產品
新型正壓式放射性氣溶膠防護氣衣,井下工人安全防護裝備集成包,煤礦呼吸塵職業危害防控關鍵技術裝備等
2.1.4
家用應急防護產品
自救呼吸器,應急包,家用火災探測器,逃生繩,呼吸面罩等
2.2
設備設施防護產品
2.2.1
社會公共安全防范產品
基于“數字城市”的應急聯動處置系統,鐵路車站應急聯鎖系統,出入口控制防范系統,重點人員監控預警系統,多通道視頻監控、搜救和自動監測報警系統,視頻人臉檢索系統,人體安全檢查系統等
2.2.2
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產品
工程建設新型安全防護產品,油庫自動化連鎖保護系統,防震避險裝置,防汛堤壩用混凝土防滲墻施工裝備,建筑工程減隔震裝置等
2.2.3
重要生態環境安全保護產品
重污染應急防護裝備,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水生態系統及地下水保護等
2.3
火災防護產品
防火涂料:長效阻燃制品,不燃和難燃建筑外保溫材料,飾面型防火涂料,鋼結構防火涂料,電纜防火涂料,混凝土結構防火涂料,外墻保溫阻燃材料及添加劑
防火封堵材料:防火封堵材料,防火膨脹密封件,阻燃處理劑,不燃無機復合板,隧道防火保護板,家用滅火器等
阻火抑爆裝置:石油氣體管道阻火器,石油儲罐阻火器,機動車排氣火花熄滅器
2.4
其他防護產品
絕緣低煙無鹵阻燃電纜,耐熱電線電纜,半預浸樹脂及纖維防彈材料,耐火電纜及光纜等
3
救援處置產品
3.1
現場保障產品
3.1.1
突發事件現場信息快速獲取產品
3.1.2
應急通信產品
衛星應急通信系統:移動衛星通信產品(動中通),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的便攜式無線電定位設備,Ka/S復合衛星移動通信多媒體終端等
區域應急通信系統:短波應急通信系統,小型化、智能化以及區域空中應急通信系統,單兵及小組任務平臺,大型通信指揮車,具有快速部署能力的無線電集群通信設備,井下應急通信系統,基于公網的3G/4G的各類專網通信設備等
3.1.3
應急指揮產品
應急指揮調度系統:基于北斗指揮調度平臺,無線應急多媒體指揮決策系統,應急指揮多源遙感影像應用服務平臺等
3.1.4
應急電源
應急發電設備:便攜式應急發電設備,大容量應急發電車(2000千瓦、1000千瓦),集裝箱式柴油應急電站,移動電池系統應急電源,移動供電設備等
3.1.5
應急后勤保障產品
應急后勤及生活保障產品:搶修搶護保障方艙,自行式炊事車,多功能集成式充氣、發電、照明車,救援宿營車,移動式應急照明系統及產品,利用新能源或傳統能源的節能型發電,應急安置房屋,易拆裝保溫篷房等
安全飲水設備:組合式一體化凈水器(處理量100~2500噸/小時),移動式應急生活供水系統等
3.1.6
其他產品
3.2
生命救護產品
3.2.1
生命搜索與營救
生命探測裝備:生命探測儀,應急搜索機器人,各類音頻、視頻及雷達偵檢設備等
高效應急救援產品:偵檢、破拆、掘進、支護、救生、堵漏、洗消、輸轉、照明、排煙等設備,高樓應急救生緩降裝置,應急救援機器人等
3.2.2
醫療應急救治
防控突發公共衛生和生物事件疫苗和藥品,動物疫病新型診斷試劑、疫苗,生命支持-治療-監護一體化急救與后送平臺
3.2.3
衛生應急保障
消毒供應裝備,救援醫療物資供應產品,衛生醫療方艙
3.3
搶險救援
3.3.1
消防產品
大型公共建筑、高層建筑、石油化工設施、森林、山岳、水域和地下設施消防滅火救援技術與產品,自動尋的森林滅火導彈系統,航空特種偵查和滅火產品
登高平臺消防車,舉高噴射消防車,多功能墻壁破拆消防車,渦噴消防車,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機場消防車,森林消防車,城市軌道交通專用消防車,消防專用底盤燈特種救援底盤等
消防機器人:滅火機器人,排煙機器人,偵察機器人,洗消機器人,照明機器人,救援機器人等
消防水帶(公稱直徑≥150mm消防水帶,人工合成橡膠襯里消防水帶等)
滅火劑:用于鹵代烷替代的合成類氣體滅火劑,A類泡沫、高效無氟泡沫滅火劑,D類、F類滅火劑,金屬火災專用滅火劑等
自動滅火系統:水系、泡沫、潔凈氣體滅火系統等
3.3.2
建(構)筑物廢墟救援
救援破拆、頂撐設備,全地形應急救災設備,綜合滅火抑爆系統等
3.3.3
礦難救援
礦用潛水泵,應急供排水裝備,礦用應急排水鋼管及快速街頭,應急排水高壓軟管,礦山應急救援大直徑鉆孔成套技術與裝備,井下快速搶險掘進機,液壓輕便救援支架,救援提升機等
3.3.4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
車載危險化學品災害現場快速控制系統,港口危險化學品、油品應急設備,危險化學品事故專用應急裝備,危險化學品洗消劑(有機磷降解酶),二氧化氯消毒劑等
3.3.5
工程搶險
疏浚船舶,快速水深測量設備,長臂挖掘機,應急高空作業車,大型破拆裝備,應急救援多功能工程車等。
3.3.6
道路應急搶通
應急機動舟橋,柔性可快速鋪設土工紡織合成材料應急路面及鋪設車,道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恢復、修復裝備,隧道救援車,架橋機,除冰雪機械,環保型融雪劑等
3.3.7
航空應急救援
應急救援用航空器:特種飛機和直升機及滅火、噴灑、吊掛、精確定位等航空器救援專用任務設備,探測、滅火、救援、醫療等航空應急救援裝備,應急物資投放傘具和托盤器材
3.3.8
核事故處置
核應急處置裝備(核生化事故處置裝備),核與輻射污染去污消技術裝備,移動式核生化廢水處理設備等,核電站應急搶險設備
3.3.9
特種設備事故救援
3.3.10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
有毒有害液體快速吸納處理技術裝備,移動式醫療垃圾快速處理裝置,移動式小型垃圾清潔處理裝備,人畜糞便無害化快速處理裝置,禽類病原體無害化快速處理裝置,生態清淤裝備及淤泥無害化處置一體化技術,高穩定性聚維酮碘消毒劑(粉劑+溶液),活性炭,漂白水/漂漬液消毒劑
3.3.11
疫情疫病檢疫處置
3.3.12
反恐防暴處置
反核恐怖機器人,應急防爆車,中型反恐排爆機器人,防爆拖車,爆炸物銷毀器等
3.3.13
其他
防汛抗旱應急處置:防汛搶險專用材料和器材,應急排澇設施設備,抗旱找水打井器材和設備
4
應急服務
4.1
事前預防服務
4.1.1
風險評估服務
公路工程建設風險評估咨詢服務,水旱災害防治與風險評估,洪水影響評價,洪水風險圖編制,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多災種災害綜合防治與風險管理,災害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圖編制技術,城市區域綜合風險評估系統,多災種綜合風險評估系統,災害應急救助決策支持系統,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城市危險源爆炸和危化品泄漏定量風險評估系統,重大有害生物災害風險評估系統,野生動物疫病傳播風險評估系統,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生存空間預測系統,核應急事故后果評估與輔助決策系統,危化品泄漏擴散分析應急決策系統,城市生命線工程故障分析應急決策系統等
4.1.2
隱患排查服務:水利工程險情探測排查
4.1.3
消防安全服務
安全管理咨詢,消防工程設計與施工,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消防產品與工程質量檢測,電氣系統安全檢測,消防員心理疏導及恢復
4.1.4
安防工程服務
機場、車站、碼頭等安檢全通道設備檢測及相關服務,平安城市建設平臺建設維護管理
4.1.5
其他事前預防服務
應急案例庫管理系統,應急物資管理系統,突發事件情景構建系統,應急模擬演練系統等
4.2
社會化救援
4.2.1
緊急醫療救援服務
4.2.2
交通救援服務
綜合交通樞紐防災救災及應急疏散系統
4.2.3
應急物流服務
4.2.4
工程搶險服務
工程建設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搶險救援基地協調聯動服務
4.2.5
安全生產服務
4.2.6
航空救援服務
小型航空器應急起降場地,航空醫療救援服務設施等
4.2.7
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
數據恢復和災備服務,信息安全防護、網絡安全應急支援服務,云計算安全服務,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與咨詢服務,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安全方案設計服務等
4.3
其他應急服務
4.3.1
災害保險
巨災保險,航空醫療保險等
4.3.2
北斗導航應急服務
車輛北斗定位監控系統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