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
2025-07-05 12:42
1516人看過
農產品
項目
供應鏈
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財辦建〔2019〕6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商務主管部門: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
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
(財辦建〔2019〕6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商務主管部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進一步加強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滿足農產品消費升級需求,財政部、商務部決定開展農商互聯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思路和目標
以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通過政策引導、市場參與的方式,推動農商互聯,促進農產品流通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深入、精準對接,重點加強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等流通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長期穩定農產品流通模式在農產品流通中的比重,實現聯產品、聯設施、聯標準、聯數據、聯市場,打造上聯生產、下聯消費,利益緊密聯結、產銷密切銜接、長期穩定的新型農商關系,構建符合新時代農產品流通需求的農產品現代供應鏈體系,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
二、支持對象
(一)訂單農業主體。是指簽訂長期(2年以上)農產品采購協議,發展訂單農業的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二)產銷一體主體。包括通過建立自有、合作生產基地等方式,向生產環節延伸產業鏈條,實現“銷+產”一體化經營的農產品流通企業;通過直接設立銷售門店或在批發市場、超市、菜市場等場所設立銷售專檔、專柜、專區等各種方式,向銷售環節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產+銷”一體化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三)股權投資合作主體。是指農產品流通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參股控股、兼并收購等多種方式形成產銷優勢互補、風險利益共擔共享的股權投資合作企業。
三、支持內容
支持采取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投資合作經營模式的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重點圍繞本地特色優勢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短板和薄弱環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創新應用新模式、新技術,推動農商互聯互動,提升農產品供應鏈質量和效率。
(一)加強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在產地就近建設改造具有產后商品化處理功能的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產地倉等設施,配備產后清洗、加工、預冷、烘干、質檢、分級、包裝、冷藏等設備,補齊農產品供應鏈“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強產地移動型、共享型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使用效率。
(二)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現代冷鏈物流管理理念、標準和技術,建設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配備預冷、低溫分揀加工、冷藏運輸、溫度監控等冷鏈設施設備,建立覆蓋農產品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
(三)提升供應鏈末端惠民服務能力。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或改造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等農產品零售市場,完善末端銷售網絡,發展聯合采購、統倉統配等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便民惠民服務功能。
(四)提升標準化和品牌化水平。建立覆蓋本地特色優勢農產品種養加工、檢驗檢測、質量分級、標識包裝、冷鏈物流、批發零售等各環節,國標、地標、團標、企標有機結合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標準推廣應用,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開展品牌推廣,提升標準化、品牌化水平。
(五)優化重點步行街的農產品供應鏈產銷對接功能。建設智慧街區,優化農商互聯對接,提升步行街展示和產銷對接功能,引進與農產品供應鏈相關的經營主體,擴大農產品品牌影響。
四、中央財政支持政策
(一)支持原則。中央財政資金支持,主要立足于彌補市場失靈,做好基礎性、公共性工作,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引導作用,支持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各地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和冷鏈物流的比例不得低于70%。
(二)支持標準。對確定支持的省(區、市),每個省(區、市)支持2億元。資金分兩年安排,2019年每省(區、市)支持1億元,2020年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再撥付剩余資金。
(三)支持方式。各地可采用《中央財政服務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19〕50號)規定方式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和單位予以支持,鼓勵按照“菜單式、全公開、可追溯、問績效”的方式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更多采用以事后績效評價結果為依據的“以獎代補”方式。有條件的省(區)可根據本地實際,以市、縣或生產消費集中連片區域為范圍統籌組織開展工作,打造覆蓋農產品分級、預冷、包裝、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產銷密切銜接、利益緊密聯結農產品供應鏈條。鼓勵創新財政政策,支持跨區域聯動項目,對在外地注冊法人但在本地有實體的非法人機構,及在本地注冊法人但在周邊地區建設實體的機構,可在本地申報項目。省級主管部門要加強項目管理,杜絕同一項目重復申報、重復支持。
五、有關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省級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建立財政、商務等多部門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結合地方實際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制定詳細的實施步驟和時間進度安排,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二)科學謀劃,盡快編報實施方案。有意愿省(區、市)結合本地情況,制定實施方案,于5月15日前報商務部、財政部。實施方案應思路清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措施有效、責任明確、數字詳實,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二是績效目標表(格式見附件2)、任務內容、資金支持重點、資金管理、時間進度安排、工作機構及保障措施等內容。三是其他認為有必要、符合實際的事項。各省上報實施方案時應同步上報分區域績效目標,并確保目標清晰、指標科學可衡量。商務部、財政部組織開展評審,以競爭性擇優方式確定支持的省(區、市)。確定支持的省份按照本通知要求和制定的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工作。
(三)落實責任,嚴格資金項目監管。各級主管部門應按照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做好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和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等全過程績效管理工作。省級主管部門是農商互聯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認真履行對本地區有關項目申報、評審、執行、驗收、績效自評等職能,建立健全資金及項目管理制度,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切實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和效率。支持對象要有較強實力、較好基礎,社會責任感強,帶動作用大。省級主管部門要及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于每個季度首月個工作日前將上季度資金撥付及項目進展情況表(見附件1)報財政部、商務部,于年3月日前將工作中期進展情況進行自評,形成自評報告報商務部、財政部。省級主管部門應在工作結束后進行綜合績效自評,并于3個月內形成績效評價報告報商務部、財政部。商務部、財政部將適時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工作開展情況和成果進行績效評價(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附件3)
(四)強化總結,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省級主管部門要及時跟進工作進展情況,總結發現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重點總結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等經驗成果,加大典型案例宣傳和推廣力度,擴大政策效果,推動工作成效由點到面擴展。
附件:1.資金撥付及項目進展情況表
2.區域績效目標表
3.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財政部辦公廳
商務部辦公廳
2019年5月5日
附件1
資金撥付及項目進展情況表
填表單位: 填表時間: 填表人: 聯系方式:
總體情況
資金使用情況
累計撥付企業萬元
結存省級財政萬元
結存市級財政萬元
結存縣級財政萬元
項目建設情況
合計支持項目個
其中:已完成驗收項目個
已建成待驗收項目個
在建項目個
具體項目情況
序號
項目承建單位
項目名稱
項目所屬方向
項目所在地
(具體到區、縣)
項目建設內容
中央財政計劃支持金額(萬元)
中央財政資金已撥付(萬元)
項目狀態(在建/完工/已驗收)
項目聯系人/聯系方式
附件2
區域績效目標表
(2019年度)
專項名稱服務業發展資金--供應鏈體系建設主管部門 資金情況
(萬元) 總
體
目
標年度目標
目標1:農產品流通成本明顯降低,流通效率明顯提高,產銷對接更加順暢。
目標2: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水平明顯提高。
目標3:農產品流通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更加緊密,產銷銜接更加密切。
績
效
指
標一級
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指標值產出指標數量指標圍繞本地特色農產品形成的產銷一體化農產品供應鏈條數 ≥4項目實施主體(地區)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設施使用率提高30%以上項目實施主體(地區)農產品冷藏倉儲能力提高30%以上質量指標形成全鏈條標準化的農產品品種數量≥2效益指標經濟效益指標項目帶動農民收入水平提高5%以上社會效益指標建設改造農貿市場、社區菜市場等零售網點數量 ≥40滿意度指標服務對象滿意度消費者對農產品便民銷售情況滿意度 ≥80%
注:此表為參考格式表
附件3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分值
評分標準
評價文件材料
備注
合計
100
(20分)
工作組織
組織機構
建立工作協調機制
3
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并由分管領導(省級)牽頭3分;
建立工作協調機制,但非分管領導(省級)牽頭1分;
未建立工作協調機制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明確責任分工
3
明確各級責任人,并將職責落實到位3分;
明確了部分責任人,落實部分職責1分;
責任人不明確,責任未落實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制度保障
建立資金管理制度
2
有符合相關文件要求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2分;
未制定專項資金管理制度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建立項目管理制度
2
建立完善的項目管理制度2分;
未建立項目管理制度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建立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機制
2
建立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機制2分;
未建立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機制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動態跟蹤
建立工作臺帳制度
2
建立工作臺帳制度2分;
未建立工作臺帳制度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及時報送工作進展
3
按時上報季度工作進展和績效自評報告3分;
沒按時上報工作進展和績效自評報告1分;
沒有上報工作進展和績效自評報告0分
上報證明材料
建立完整的項目檔案材料
3
項目檔案材料完整3分;
項目檔案材料基本完整1分;
無項目檔案材料或缺失較多0分
檔案材料
(24分)
工作進展
前期準備
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
2
實施方案科學可行,符合文件精神和本地實際2分;
實施方案基本可行,符合文件精神和本地實際1分;
實施方案不可行,不符合文件精神或本地實際0分
實施方案材料
資金及項目安排情況
2
按程序及時公示資金及項目安排情況2分;
部分公示或未及時公示1分;
未進行公示0分
公示文件材料及可證明公示的材料(如照片、截圖等)
工作進度
資金撥付進度
10
全部撥付使用10分;
其他按照10分×資金撥付使用率計算
財政資金收撥款明細表、項目單位財政資金收支明細表等
項目建設進度
10
全部建成并完成驗收10分;
其他按照10分×項目完成驗收比例計算
支持項目信息表、項目完成及驗收進度證明材料等
(10分)
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資金支持
地方財政資金支持情況
2
地方財政安排資金支持專項工作2分;
地方財政未安排資金支持專項工作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帶動社會資本投入
4
帶動社會投入達到中央財政資金10倍及以上4分;
帶動社會投入達到中央財政資金4-10倍2分;
帶動社會投入達到中央財政資金不足4倍0分
有關項目總投資和中央財政資金支持數額材料
政策保障
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4
在土地、稅收、通行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4分;
未出臺支持政策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46分)
工作成效
供應鏈建設
圍繞本地優勢特色農產品形成采取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投資合作等形式的農產品供應鏈條
8
形成10條及以上8分;
形成5-10條6分;
形成1-4條2分;
沒有形成0分
產品品種、供應鏈主體、生產基地、銷售終端等情況材料
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項目實施主體(地區)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設備使用率
8
平均提高50%及以上8分;
平均提高30-50%6分;
平均提高10-30%2分;
平均提高10%以下0分
產地商品化設備使用率=使用設備處理量/農產品年產量*100%
項目實施主體(地區)農產品冷藏倉儲能力
8
平均提高50%及以上8分;
平均提高30-50%6分;
平均提高10-30%2分;
平均提高10%以下0分
冷庫和倉儲庫容與項目實施前增加的幅度
供應鏈末端惠民服務能力
8
建設改造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等零售市場網點80個及以上8分;70-80個7分;60-70個6分;50-60個5分;40-50個4分;30-40個3分;20-30個2分;10-20個1分;10個以下0分
相關文件證明材料
項目實施主體(地區)采取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長期穩定流通模式占比
6
平均提高10個百分點及以上6分;
平均提高5-10個百分點3;
平均提高1-5個百分點% 1分;
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及以下0分
項目實施主體(地區)采取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長期穩定流通模式的農產品交易額在項目實施主體(地區)農產品總交易額中的占比
標準化
完善標準體系
3
針對5種及以上農產品形成全產業鏈條標準體系3分;
針對2種及以上農產品形成全產業鏈條標準體系1分;
2種以下0分
標準文本材料
經驗模式推廣
在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方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
5
形成先進經驗,并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5分;
形成先進經驗,但尚未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2分;
未形成先進經驗0分
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及復制推廣文字、視頻等材料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