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意見
2025-07-05 09:04
323人看過
社會化
農墾
農業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6月7日農辦墾[2016]1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廣州、南京市農墾管理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6年6月7日 農辦墾[2016]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廣州、南京市農墾管理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
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現代農業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支撐。創新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貫徹落實中央新時期農墾改革發展決策部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施聯合聯盟聯營戰略、培育農墾國際大糧商的關鍵舉措。現就創新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精神,扎實實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中心,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創新服務模式、充實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拓寬服務領域等為重點,充分發揮農墾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優勢,通過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構建企業化、集團化、多元化、市場化的新型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壯大農墾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農墾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市場導向,全產業鏈服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提高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市場化水平。加強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著力打造服務領域寬廣、規模化效益明顯、抗風險能力強、產業附加值高的農墾農業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體系。
強化統籌,多元主體參與。以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為目標,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補短板,強化國有農場農業統一經營管理和服務職能,拓展功能、充實內容、提升能力。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供給體系。
資源整合,開放互利共享。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整合墾區資源資產,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充分激發要素的活力和競爭力。構建墾區縱向一體化和墾地區域橫向協同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產業鏈上下游、農場間、墾區間、墾地間社會化服務利益聯結機制。
示范帶動,質量效益并重。堅持管理創新,既要注重社會化服務的經濟效益,更要注重示范帶動周邊農村,切實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搭建墾區多層級多形式服務平臺,著力提高整體水平和效率,推動農墾社會化服務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三)主要目標
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程、綜合配套、機制靈活、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競爭力強的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上下貫通、層次清晰、縱橫交錯的網絡化服務格局。
--服務主體更加豐富。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覆蓋范圍廣、示范作用大的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農業公共服務部門覆蓋范圍顯著擴大;國有農場社會化服務統籌功能明顯增強;龍頭企業、專業化服務公司等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壯大。
--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以市場為導向,促進農業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合理有序流動,初步建立以公共部門和國有農場為先導、經營性服務組織為骨干,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農墾社會化服務體系。
--服務機制更加完善。農墾社會化服務政策體系更健全,服務標準更高,服務對象更精準,服務內容更完備,服務主體更明確,顯著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水平和能力,初步形成體系完整、市場運作、高質高效的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
二、主要內容
在鞏固農墾現有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完善基礎條件、健全服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能力,拓展服務領域,加快培育新型服務主體,創新服務模式,提高社會化服務效益。
(四)組建服務聯盟
大力推動農產品生產者、物流商、龍頭企業和涉農服務機構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整合生產資料供應、科技研發與推廣、產品購銷等功能,建立完善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體系,探索打造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共品牌,統籌開展訂單種植、產銷對接、質量追溯、信息交流、物流管理、品質評定等多功能、綜合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五)打造綜合性服務公司
圍繞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整合服務資源,重點培育一批服務功能全、組織能力強、運行管理規范的綜合性服務公司,開展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服務機制,延伸服務產業鏈,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建立服務對象與服務主體之間緊密合作關系和利益聯結機制。
(六)建設社會化服務云平臺
整合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物質裝備、品種資源、農資供給、人才資源等各方面要素,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云平臺,提高墾區資源配置水平和社會化服務能力。完善土地管理數據庫建設,實現與周邊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對接。加快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積極發展智慧農業。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完善監測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發布等服務,提高經營主體生產和銷售決策能力。實現與電子商務平臺對接,拓寬流通渠道,促進產銷融合。
(七)建設標準化機務區
充分發揮農墾在農機社會化服務上的優勢,以科技應用和技術推廣服務為重點,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一批主體多元、機制靈活的農機4S店和標準化機務區,采用托管式、傻瓜式、一站式服務等方式,為墾區內外提供農機作業、指揮調度、農機維修、保養、銷售、零配件供應和人才培訓等服務,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和效益。
(八)探索組建糧食銀行
支持糧食主產墾區在糧食生產、倉儲、加工、流通基礎較好的國有農場,創建糧食銀行試點。通過集中控制糧源,開展套期保值、發行債券融資等業務,增強墾區糧食產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掌控力。逐步向糧食產業上下游延伸業務,提供農資采購、農機作業、烘干倉儲、加工物流、貸款融資、農業保險等服務。
(九)大力推動產融結合
鼓勵墾區設立以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經營體系為目的的融資租賃公司,積極開展土地流轉、養殖、水利、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等服務。創新融資租賃業務模式,促進生產、加工、儲運等環節與金融鏈有機融合。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和互助合作保險,發展農業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發揮融資租賃在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支撐作用。
(十)強化示范帶動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墾地合作,充分發揮農墾農機裝備、科技示范推廣等優勢,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和窗口展示、科技服務、跨區作業、土地托管、場鄉共建等方式,以農場社會化服務為基礎,廣泛參與周邊地區農業生產全過程,推廣先進農業適用技術和生產管理模式,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工(農民),實現區域現代農業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墾區要重新時期農墾改革發展的大局出發,順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墾區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結合自身實際,強化調查研究,加強服務指導,落實保障措施,大力推進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十二)推動試點示范。根據墾區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大膽開展試點,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創新,探索適合墾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及時總結成效和經驗,梳理出一批社會化服務典型。以典型示范帶動,推動多種服務方式發展,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挖掘,樹立新典型。
(十三)加快人才培養。依托墾區內外教育培訓資源,加強培訓資源與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的對接,打造一批培訓教育和實訓基地,重點加強農墾職業農工(農民)、職業經理人等的培訓,建立長效的培訓與知識更新機制。結合重點農業生產基地建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需要,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健全激勵優惠機制,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投身農場創業興業,為農墾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持續充足的人才支撐。
(十四)注重品牌創建。積極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區域公共品牌,整合農墾社會化服務資源和力量,加大市場化推廣力度,樹立誠信、可靠、優質的品牌形象,不斷增強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以實施中國農墾品牌創建工程為契機,推進農墾社會化服務與中國農墾品牌建設有機銜接,逐步擴大對周邊農村地區的輻射服務范圍。
(十五)加大政策支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積極推動各項支持扶持政策的落實。各墾區要結合自身實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定向委托、實施項目等形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墾社會化服務,支持墾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加大項目整合力度,加強對農業社會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不斷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農業部關于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農業部關于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農醫發〔2017〕3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畜牧獸醫(農業、農牧)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
農業部關于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農業部關于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農醫發〔2017〕3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畜牧獸醫(農業、農牧)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