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意見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意見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意見(寧委發〔2011〕19號2011年4月2日)為切實推進全市水利改革發展,加快水利現代化建設步伐,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意見
(寧委發〔2011〕19號 2011年4月2日)
為切實推進全市水利改革發展,加快水利現代化建設步伐,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和《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的意見》(蘇發〔2011〕1號)的精神,緊密結合南京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新形勢下南京水利的戰略地位
(一)水利發展面臨的形勢。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不懈大干水利,初步建立了防洪、排澇、抗旱水利工程體系和水資源保護管理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必須看到,全市防洪保安基礎設施還較薄弱,長江等主要江河堤防未經系統加固治理,滁河、水陽江、秦淮河洪水出路不暢,洪水威脅仍然是我市的心腹之患;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功能不夠完善,配套標準亟待提高;河湖水質下降,農村河塘淤積嚴重,城鄉水環境需進一步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偏低,地域和行業分割的水資源管理模式,嚴重制約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水利工程管理投入不足,長效管理體制機制尚未建立等等。隨著全市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不斷深入,加上氣候變化影響不斷加大,增強防災減災能力要求越來越迫切,水利改革發展的任務也越來越繁重。
(二)新形勢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有利于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促進現代高效農業的加快發展;有利于提高城鄉水環境的質量,促進城市品質和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水利工作,把水利擺上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提升水利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強化水資源節約利用,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水利基礎保障體系,為全市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證、水資源保障和水環境保護。
二、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三)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水利作為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水資源節約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把依法管水作為水利改革發展的有力保證,進一步突出防洪保安等水利重點薄弱環節建設,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強化水利管理,推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水利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能力。
(四)目標任務。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局面,突出加快長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滁河與水陽江綜合治理、長江河道整治、城市防洪排澇、農田水利、秦淮東河及石臼湖控制樞紐等一批重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現代化的水利綜合保障體系。
--重點實施江河堤防提升工程,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5年內基本解決主要江河防洪基礎薄弱問題,長江干堤全面達到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設防標準,滁河、水陽江防洪能力總體達20-40年一遇;秦淮河總體達50年一遇;城區、開發區等重點段達到國家規定的城市防洪排澇標準,所有中小型水庫達到規范設計防洪標準,全市防汛防旱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0年,南京城市防洪標準全面達到100年一遇,其中,主城區達到200年一遇,各主要流域和區域防洪工程體系進一步鞏固完善。
--重點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基本建成服務農業“1115”工程的水利保障體系。加快整合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切實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水平,排澇標準達到“遇10至20年”一遇暴雨,農田雨后積水一日排出。疏浚農村所有河道和河塘,提高蓄水能力和水環境質量,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重點實施水資源保護與配置工程,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各項節水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十二五”期末,全市年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0億立方米以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5%以上,萬元GDP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重點實施水利建設管理工程,基本建成保障水利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完善水法規和水利規劃體系,水利建設市場規范有序,水利工程管理經費得到有效落實,工程良性運行機制基本形成,水事秩序正常穩定。
(五)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問題,讓群眾在民生水利發展中得益受惠。
--堅持人水和諧。順應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水資源,維護河湖健康生態,充分發揮河湖綜合效益。
--堅持統籌兼顧。樹立“大水利、大工程、大整合”的理念,堅持“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統籌發展的思路,推進城市和農村水利共同發展,推進水利與道路交通、景觀綠化、綜合管線等同步規劃和建設,促進協調發展。
--堅持政府主導。發揮公共財政對水利發展的保障作用,支持社會參與水利建設和管理,形成政府社會協同治水的合力。
--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步伐,破解制約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水利發展活力和動力。
三、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六)加強大江大河治理。加快提升長江干堤防洪能力,完成江堤加固以及通江河流口門控制工程。實施長江新濟洲、八卦洲等重要河段整治,對建國以來已整治的河段進行全面加固與維護,保證長江南京段河勢穩定。全面開展滁河防洪治理,實施干流堤防加固、馬汊河等分洪道拓浚等工程。加強水陽江防洪治理工程建設,重點實施干流堤防加固、相國圩等堤防退建工程。
(七)加快城市防洪除澇工程建設。依據修編后的《南京城市防洪規劃》,加快實施南京城市防洪除澇工程建設,建成穩固的城市防洪保護圈,新建、改建、擴建雨水排澇泵站,提高城市河道排水標準,增強城市水利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強化城市開發區、工業園區和重點集鎮防洪安全工程建設,全面達到規定的防洪排澇標準。
(八)實施水系溝通及水資源配置控制工程。完成《秦淮東河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工建設秦淮東河,擴挖現有河道、切嶺溝通秦淮河和九鄉河、七鄉河流域,增加行洪和調水通道,減少洪水進入主城,并改善城東地區水環境。實施石臼湖湖口建閘控制工程,調控石臼湖水量。實施固城湖西部圩區等地水系改造,暢通溝系渠道,提升引排能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溧水、高淳引江供水工程和六合北部地區供水建設,實現區域供水全覆蓋。
四、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九)強化農業“1115”工程水利設施配套建設。進一步整合水庫除險加固、節水灌溉配套、泵站改建、小流域治理、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及專項工程等項目和資金,結合萬頃良田建設,統一規劃、連片治理,著力為全市100萬畝高標準糧田提供優質灌排服務,為100萬畝高效養殖暢通水系、改善水質,為100萬畝經濟林果強化水源保障,為50萬畝標準化菜地配套高效節水灌溉體系。丘陵地區重點完善蓄、引、提、調“長藤結瓜”式的灌溉系統,圩區重點提升排澇能力,實現“擋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標,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十)加大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力度。建立農村河道輪浚機制,實施新一輪縣鄉河道和村莊河塘疏浚整治工程,爭取用5到10年的時間,全面恢復和提高農村河網水系引排調蓄能力。積極開展村莊水環境治理,清潔水源,實現河道和河塘管理養護經常化、制度化,建成一批具有鮮明水環境特色的典型示范村。
(十一)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工程除險加固建設。加快完成江寧河等9條中小河流治理,實施黃木橋河等一批市級重點河道整治。全面完成第二批90座病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實施10萬方以上大塘壩加固建設。加快完成新禹河閘等7座中型水閘改建加固,完成相國圩等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
(十二)加強水土保持生態治理與管理。分區縣制定水土保持規劃,以小流域為單元,加快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通過保水保土工程、生態修復、農田整治等措施,著力打造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改善全市水土生態環境。推進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各相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認真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審批與生產、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合力提升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提高防汛抗旱應急保障能力
(十三)強化防汛工作責任制。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推行防汛“河長制”,按照河、湖、庫等級和管理權限,由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圩長”、“片長”、“段長”和“庫長”,負責轄區內江河堤防、水庫大壩的防汛工作,進一步明確防汛責任,保證堤壩巡查和水毀消險等任務的有效落實,嚴格落實防汛工作責任追究制度。
(十四)加強防汛防旱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加強預警預報能力建設,建立長江、滁河、水陽江、秦淮河,以及固城湖、石臼湖等重要江河湖水系的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加強氣象、水文站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水雨情、工情、災情實時監測傳輸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建成重點水利設施遠程調度和視頻監控系統,切實提高長江水下河勢監測能力。編制市域洪水風險圖,增強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避險能力。
(十五)強化防汛搶險應急管理。健全防汛工作組織機構,修訂和完善各類防汛抗旱預案,強化應急響應和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應急搶險隊伍,建成市級防汛專業搶險訓練基地,定期進行培訓和實戰演習,提高應急搶險實戰能力。科學合理布設防汛物資存儲,配置必要的搶險基礎裝備,提高防汛物資儲備管理和調運水平。完善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十六)嚴格實施“三條紅線”管理。制定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管控規劃,建立相應指標體系。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實行用水總量控制;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控制入河排污總量;確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遏制用水浪費。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考核制度,各區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負總責,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各區縣水資源節約、保護等指標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并以此作為地方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
(十七)加強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建立水資源總量控制管理框架體系,明確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健全水資源管理實時監測信息系統,加強用水計劃和計量考核管理。建立區域布局和規劃水資源論證、建設項目禁批和限批制度,嚴格水資源論證報告的預審和審查,規范取水許可審批、發放、監督管理,促進經濟結構布局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全面推行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和水位控制。
(十八)加強水資源節約管理。堅持“節水減排、節水減污”,積極推進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地區創建工作,促進節約用水與水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加強節水技術改造,推廣使用循環用水、廠際串聯用水、中水回用、尾水利用等節水技術,培育一批節水典型。繼續推進節水型載體建設,建成更多的規模化、高水平的節水型灌區、企業(單位)、小區和校園。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和投產使用制度,對取用水達到一定規模的用水大戶實行重點監控,開展水平衡測試。大力開展節水宣傳,增強社會公眾節水意識。
(十九)加強水資源保護管理。健全水功能區管理制度,科學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制定河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組織開展排污口普查,編制并實施排污口整治規劃,嚴格審批新增入河排污口,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建立河湖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組織開展重要河湖的健康評價。繼續開展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水量、水質監測、日常巡查和預警能力建設,規劃建設江南石臼湖、江北金牛湖應急備用水源地。
七、建立穩定增長的水利投入機制
(二十)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今后10年,全市市和區縣兩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充分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市和區縣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切實落實各項水利投入政策,從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從城市建設維護稅中安排不少于15%用于城市防洪排澇建設;繼續征收防洪保安資金,建立水利建設基金,收支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實行專款專用;保證各級政府可用財力的2-4%用于水利建設,并逐步達到4%。切實加強水利投資項目和資金監督管理,市、區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專項資金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和水資源管理,切實解決“重建輕管”問題。
(二十一)多渠道籌集水利資金。根據中央和省水利建設發展重點,扎實做好重點水利項目儲備,主動申報和積極爭取上級水利補助資金。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水利建設信貸資金。建立水利投融資平臺,組建市級水利投融資公司,制定扶持公司發展的政策,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河道等水利工程周邊土地資源,確定適合開發的項目,保證投融資公司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區縣籌建水利投融資平臺,進一步拓寬水利融資渠道。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按照多籌多補、多干多補原則,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廣泛帶動現代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等主體積極投入農田水利建設,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興修農田水利的積極性。
八、創新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
(二十二)完善水資源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對城鄉防洪供水排澇、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水環境治理等實行統籌規劃。建立事權清晰、分工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水資源工作機制,加強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繼續推進區縣水務一體化改革,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完善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協調機制。
(二十三)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水利工程分級建設負責制,完善公益性水利工程項目法人制度,有條件地試行“代建制”、“總承包制”等建設管理方式。嚴格工程建設管理程序,加強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加快建立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完善水利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制度。
(二十四)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事權,建立較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證新建和加固水利設施的完好。按照分級負責原則,足額落實好公益性、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加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市場培育力度,積極推進“管養分離”。加強水利工程安全監測、自動控制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管理效能。推進水利工程規范化管理,加快市級以上標準水利管理單位的創建步伐。
(二十五)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立“職能明確、隊伍精干、服務到位”的基層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按照全市鎮街機構改革指導意見的要求,各區縣要加快基層水利站體制改革步伐,核定人員和編制,加強水利站基礎設施建設,由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其人、財、物的管理,經費支出由區縣財政統一安排。強化基層水利站組織指導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協助搞好農村水政執法監督、水資源節約保護、推進農村水土保持等公益性職能,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鼓勵基層水利站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依法合理利用水土等資源開展經營,增強發展后勁。
九、加強水利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十六)落實各區縣黨委和政府責任。各區縣黨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加強水利工作的領導,深入分析梳理水利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研究解決水利改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著力抓好水利各項經費的落實。強化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中心的防汛防旱、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設,以及農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工作責任制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建立績效考核和獎懲激勵機制,把完成水利改革發展目標任務作為考核各級領導班子的重要內容,納入目標管理。各區縣要結合實際,制訂完善本地區水利改革發展意見,認真抓好落實。各級水利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認真履職,精心抓好水利改革發展任務的實施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分工協作,盡快制訂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和辦法,形成推動水利改革發展的整體合力。要把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村基層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農民群眾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二十七)強化依法治水和管水。健全水法規和配套制度體系,制定出臺南京市水庫湖泊保護、水土保持、地下水資源管理、水功能區管理法規和規章,完善已實施法規規章的配套文件。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洪水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建立健全河湖管理體系,完成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實行河湖“藍線”管理制度,建設河道水系數字化管理體系,落實水域占用補償制度,強化涉水建設項目監管。完善執法體制機制,加強水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水行政綜合執法,加大對河湖岸線及水域資源開發利用、涉河采砂、取水和入河排污口設置違法違章行為的執法力度,嚴禁建設項目非法占用河湖水域。編制實施《南京市水資源綜合規劃》,修編《南京城市防洪規劃》,強化規劃對水利發展的指導作用,對涉水活動的管理和約束作用。
(二十八)加強水利隊伍建設。適應水利改革發展新要求,加快提升水利干部隊伍素質,切實增強水利建設、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穩步提升人才總量,不斷改善人才結構,加大基層水利職工的教育培訓力度,逐步建設一支作風過硬、素質精良,適應水利改革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不斷推進水利科技創新,加大水利科研投入,加強防汛抗旱和水資源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建設,開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強化應急搶險和工程建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把水利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營造全社會支持水利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全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奮力開創全市水利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服務與保障。

評論

睥睨萬物

加速浙贛粵大運河建設,完善防洪抗旱功能建設。

5小時

小眼怪

建,利好,

5小時

我不88

太好了[贊][贊][贊]

8小時

噬魂丶情殤

江蘇省委英明!贊,贊,贊!

8小時

空人空心空回憶

[贊][贊][贊][贊][贊]

半年前

相關法律條文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寧委發〔2010〕24號)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發〔2008〕7號)和《省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寧委發〔2016〕16號2016年4月6日)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2012年11月1日)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
中共汕頭市委、汕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中共汕頭市委、汕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汕發[2011]19號)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和《中共廣東
中共哈爾濱市委、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中共哈爾濱市委、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哈發〔2012〕5號2012年3月8日)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加快

律師最新回復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永州市| 扎鲁特旗| 滦南县| 北海市| 临湘市| 丹江口市| 澎湖县| 昂仁县| 穆棱市| 上蔡县| 成武县| 会泽县| 平江县| 广丰县| 赤城县| 合作市| 花莲市| 略阳县| 宜昌市| 枝江市| 四子王旗| 沁源县| 永寿县| 永济市| 安远县| 伊宁市| 五台县| 韶关市| 南溪县| 靖边县| 林芝县| 平谷区| 葵青区| 沂源县| 故城县| 裕民县| 天柱县| 上蔡县| 正镶白旗|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