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衡政發〔2017〕8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區和濱湖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現代農業園區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重要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衡政發〔2017〕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區和濱湖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現代農業園區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重要抓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意見》(冀辦發〔2015〕25號)等規定,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步伐,提升園區建設水平,制定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綠色發展為導向,著力優化功能布局、創新建管機制、強化政策支持,聚集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培育壯大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提升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引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向形態更高級、結構更合理、融合更深入邁進,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市提供有力支撐和新動力。
二、任務目標
把現代農業園區建成產業特色化、生產標準化、技術集成化、作業機械化、經營規?;?、服務社會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農業基礎設施、科技進步、質量安全、生態環保水平顯著提升,新型主體、規模經營、龍頭帶動、休閑觀光實現園區全覆蓋,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單位面積產值、農民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20%以上,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2017年,評審認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5個,篩選6個市級園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到2020年,市級現代農業園區達到100個,創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公園、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田園綜合體。
三、重點工作
(一)抓規劃,引領科學發展。以規劃為龍頭,搞好現代農業園區頂層設計,引領園區建設科學、有序推進??茖W布局園區特色產業和功能分區,把農業園區建成主導產業突出、特色優勢明顯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1、完善總體規劃。制定《衡水市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現代農業園區的功能定位、建設重點作出總體安排。各縣市區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立足本地資源條件、區位特點和產業優勢,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功能、靈活多樣,科學制定本縣域內農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農業園區建設規劃要有前瞻性,與當地土地、水利、交通、村鎮、旅游等各項發展規劃相銜接。
2、編制建設規劃。園區建設規劃要明確總體思路、任務目標、功能定位、重點內容、建設期限、實施步驟和組織領導、扶持政策、保障措施。要合理設置核心區、帶動區和輻射區,闡明園區的具體區域、位置、面積。核心區應選擇交通條件便利、土地相對平整、生態環境較好、農田水利設施齊全、農民素質較高的區域。申報省級園區的規劃要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
3、優化產業布局。瞄準市場需求,發揮區域優勢,大力發展規模養殖、設施蔬菜、優質果品、苗木花卉、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優化園區產業布局,注重實際,突出特色,可以一業為主、重點發展,也可種養結合、復合發展。
4、合理確定園區規模。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規模一般應達到3000畝以上,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規模一般在3000畝以上。2017年,全市經營規模10萬畝以上的農業園區要達到2-3個,每個縣市區都要努力打造1個經營規模100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經營規模30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要達到3個以上。現代農業園區一般應包括現代種養區、加工物流區、休閑觀光區、綜合服務區。
(二)抓科技,強化科技支撐。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促進農科教產學研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1、加強技術合作。建立衡水市與中國農科院的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搭建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加強農業園區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專家合作,為園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鼓勵園區建立以科研教育或技術推廣機構為依托單位的技術隊伍,技術依托單位可1個或多個。支持園區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擔省市級農業技術推廣重點工程和項目,加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推動園區產業升級。
2、搞好示范推廣。組建園區專家服務團隊,為園區發展宏觀決策提供咨詢,解決園區建設中重大科技問題。大力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四新”示范推廣,省級、市級園區先進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3、加強技術培訓。以農業園區為基地,積極開展各類技術培訓,以造就高素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目標,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撐,把農業園區打造成區域性的農業科技創新基地。
(三)抓品牌,提高競爭能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支持園區以龍頭企業、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為依托,重點在糧油、瓜菜、果品、畜產品等特色產業上培育一批市場信譽度高、影響力大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1、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質量認證。建立和實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標準體系,完善“一品一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追溯體系,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和全程監管落實到農產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支持園區經營主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推行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2、培樹農產品知名品牌。發揮龍頭企業等品牌建設主體作用,實施“一園一品一牌”培育計劃,每個園區都要圍繞主導產業打造提升一個農產品品牌。積極爭創中國名牌農產品、河北省名牌產品,做大做強農業品牌,著力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影響力。
3、促進產銷對接。開展園區產品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飯店、進網站行動,推介園區農產品品牌,提高園區農產品市場占有率。支持農業園區在京津等大中城市建立直銷店、專賣店,專柜專銷、直供直銷,拓展市場份額,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組織省級、市級農業園區積極參加河北省農業品牌發展大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廊坊農交會等展會活動和各類專業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集中展示現代農業園區品牌農產品,提升園區產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抓融合,助推轉型升級。按照龍頭帶動、農民參與、股份合作、促進增收的原則,推進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農業休閑旅游業統籌銜接、緊密聯結、復合發展,推進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1、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倍增計劃,引導加工企業向農業園區集中。支持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稅收優惠和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將干燥、儲藏、保鮮等初加工設施納入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范圍,將商品化處理設備逐步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引導各類經營主體以農產品加工業為載體,通過產業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前后聯動、要素聚集、機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將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一體推進,構建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
2、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按照一產做精、二產做深、三產做長的思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鼓勵園區經營主體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大田托管、統防統治、烘干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園區在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建設產地批發市場,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有機銜接。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聯合種養、加工、物流、銷售等產業鏈條各環節經營主體,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3、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加強統籌規劃,推進園區主導產業與休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文創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以園區為載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采摘游,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五)抓主體,增強輻射帶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社會參與、農民受益的原則,推動園區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推進規模經營,增強園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1、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堅持全產業推進、多業態經營和全要素配置理念,引導優勢企業、優質資源向農業園區集聚,形成大中小企業并舉、項目配套支撐、上下游產業互動的企業集群。各縣市區每年至少在園區引進一個年營業收入超2000萬元的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園區內龍頭企業特別是主體龍頭企業,優先入選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優先推薦參評省級和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優先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2、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合作社在土地流轉、生產組織、農技推廣、質量監管、農機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在園區發展一批運營機制完善、示范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各級在安排農民合作社扶持資金時,要向現代農業園區內的合作社傾斜,園區內合作社優先評為市級合作社示范社,優先推薦參評省級示范社。
3、大力發展家庭農場。鼓勵種植養殖大戶、種養能手向家庭農場轉型,鼓勵大學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創辦家庭農場。引導家庭農場與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合,采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農超對接、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建立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家庭農場與園區其他經營主體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4、園區建設主體多元化。園區建設可采取政府主導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民合作社聚集型、工商資本創辦型等模式,也可從實際出發創新發展模式。原則上園區內除領辦龍頭企業外,應有多個經營主體。在規劃新創建園區的同時,要重點抓好現有省級、市級農業園區的完善提升,發揮好現有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
(六)抓平臺,搭建提升跳板。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園區聚集生產要素的功能,培育發展新動能。
1、打造投融資平臺。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項目和優惠政策集中向農業園區投放。國家和省安排的有關改革試點示范項目,適合現代農業園區承擔的優先安排。積極爭取農發行、國開行等政策性信貸資金,集中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對政府主導、財政支持的公益性工程和項目,鼓勵采取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建設、管護和運營。創新實施“政銀企戶保”金融服務模式,通過“政府+銀行+龍頭企業+農戶+保險公司”組團發展,搭建金融支持園區的服務平臺。
2、打造招商引資平臺。加強招商項目庫建設,組織現代農業園區積極參加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投資洽談會,通過展會招商、產業招商、網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種形式,對建設起點高、產業關聯度大、產業鏈條長、發展前景好的農業項目集中包裝、集中展示、集中推介。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建設雄安新區的歷史機遇,積極承接京津農業企業轉移入園。
3、打造電子商務平臺。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支持農業園區應用農業物聯網,開展智能節水灌溉、精準施肥、飼料精準投放等精準化作業。支持園區企業搭建或參與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動優質農產品、農資和服務上網銷售。重點圍繞京津中高端消費需求,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個性化網絡定制,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網上推介與營銷,推進食宿預定、土特產品網購、移動支付等服務在線化。
(七)抓配套,提升承載能力。借鑒抓工業園區的理念和方法,按照著眼長遠、統籌規劃、集中投入、整體推進的思路,抓好農業園區的生產、道路、水利、電力、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和現代裝備設施建設,提高農業園區的綜合承載能力。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村公路、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項目向農業園區集中,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達到“五通一平”(水、電、路、訊、排污和土地平整),為龍頭企業入園區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2、建設“四大中心”。支持農業園區結合主導產業發展,建立產品展示中心、良種繁育中心、質量檢測中心和園區培訓中心,提升園區功能,發揮園區示范引領作用。2017年現有省級農業園區要逐步建立“四大中心”,2018年部分市級農業園區也要建立“四大中心”。
3、提高園區裝備水平。大力推廣應用智能溫室、標準大棚、畜禽標準化圈舍、廢棄物處理、冷鏈物流、農業機械、農業物聯網等農業配套裝備設施與技術,不斷提高園區現代化裝備水平。
(八)抓安全,打造放心農業。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引導園區內經營主體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把現代農業園區打造成放心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1、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使用有關規定,從源頭上嚴防假冒偽劣農資進入市場。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力爭實現農業節水技術全應用、廢棄物利用全循環、農田殘膜全回收、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農產品例行檢測合格率力爭達到100%。
2、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加快推廣科學施肥、安全用藥、綠色防控、農田節水等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改進種植和養殖技術模式,實現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再生資源化。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增產增效并重、生產生態協調,加大現代種業、畜禽良種、綠色增產、健康養殖、疫病防控、質量安全、農村能源清潔利用等重大工程實施力度,構建園區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
(九)抓機制,增強發展活力。機制創新是園區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各縣市區要因地制宜,注重實際,創新思路,勇于實踐,不斷完善園區發展機制,增強農業園區發展活力。
1、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大力推進“三塊地”改革,破解農業農村和園區發展難題,激活生產要素,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落實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辦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出租、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園區土地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推動園區規模經營。重點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以園區、企業或合作社為主體,對園區內土地整體流轉,統一組織生產經營。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鼓勵農民通過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積極參與園區建設。用足用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鼓勵園區覆蓋范圍內村莊聯合起來,統籌資源建設園區相關設施。
2、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推進園區股份合作,支持農戶以土地經營權、資金、大型農機具、收益權等入股組成股份合作制企業,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合體,共同參與園區建設。推動園區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通過流轉土地、吸納就業、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要帶動園區90%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3、完善園區管理機制。政府主導型的園區,要成立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園區管委會,政府主管副職任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龍頭企業帶動型、農民合作社聚集型、工商資本創辦型的園區,要成立園區建設領導小組,縣級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
4、建立園區退出機制。按照“獎優罰劣、能進能出”的要求,加強農業園區監測評價和考核管理工作。實行半年一觀摩,年終一考核,以現場打分的形式對各縣市園區謀劃創建情況進行排隊。實行半年觀摩、年終評比的辦法,對發展特色鮮明、建設成效顯著、示范引領作用突出的園區實施優先扶持;對年終排名后三位的園區,實行黃牌警告,連續兩年的予以摘牌;對存在“非農化”傾向、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園區建設滯緩或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取消其現代農業園區資格及相應政策支持。
(十)抓提升,提高整體水平。按照發展規劃在園區結合、新型經營主體在園區聚合、先進要素在園區整合、三次產業在園區融合的要求,提升園區建設和管理水平。
1、開展主題示范創建活動。圍繞有機蔬菜、標準養殖、特色種植、精深加工、休閑觀光、金融創新、科技孵化、產業融合、社會服務、智慧園區等十大主題,開展園區主題示范創建活動,每個省級園區重點選定1個主題開展示范,集中打造特色,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示范引領農業現代化建設。
2、統籌抓好各級園區創建。按照“四級聯創、梯次推進”的要求和“省級園區為引領,市級園區為主體,縣鄉園區為基礎”的思路,在重點抓好省級、市級園區創建的同時,統籌抓好縣級、鄉級園區的培育工作,推動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每年遴選2-4家主導產業強、投入強度高、新型主體多、科技支撐強、產業鏈條長、運轉機制優、示范效應好的園區,集中力量進行重點打造。
3、發揮園區引領示范作用。安平京安園區要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故城東大洼園區要在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景縣津龍園區要在發展循環農業方面,棗強欣苑園區要在種養結合方面,武邑園區、饒陽園區要在發展節水農業方面,進一步完善提高,切實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扶持產業規模大、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的省級園區積極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調整充實衡水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委、農牧、林業、水務、發改、財政、金融、扶貧、旅游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研究解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與管理的重大問題與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負責協調處理現代農業園區申報、考評認定、規劃評審、指導督查和建設管理等日常工作。各縣市區政府也要建立由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市縣農業主管部門要成立專門的園區管理機構,選調得力人員負責園區建設日常工作。
(二)強化財政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積極發揮公共財政的導向作用。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引導資金,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等,以后補助方式每年集中扶持2-4個農業園區。對園區內新認定和引進的省級、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以及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給予100-200萬元獎勵。對建成產品展示中心、良種繁育中心、質量檢測中心和園區培訓中心的,一次性補助50萬元。對建成院士工作站的,一次性補助30萬元。對新取得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省級以上名牌產品的企業,分別給予5-10萬元獎勵。通過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的園區內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各縣市區也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原則上貧困縣每年不少于200萬元,非貧困縣每年不少于500萬元,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三)強化項目引導。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優先享受各級強農惠農政策,優先享受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優先申報安排農業扶持項目。對于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等涉農項目資金,省級已分配額度到市縣,需選擇具體項目報上級審批后實施的可用于支持現代農業園區的涉農資金,由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后,由牽頭部門負責,向市級確定的重點現代農業園區投放;省級未分配額度、需省級審批后可用于現代農業發展的競爭性涉農資金,各申報部門要報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后,向重點現代農業園區傾斜。
(四)強化用地保障?,F代農業園區建設用地納入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現代農業園區傾斜,必要時單列,優先支持貧困縣園區內企業申報貧困地區新增用地計劃指標項目?,F代農業園區范圍內有建設用地復墾耕地占補項目的,耕地占補指標優先用于現代農業園區相關的建設用地項目。落實省國土資源廳、農業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設施農用地管理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冀國土資規[2017]1號)精神,落實對園區設施農用地備案管理,進行工廠化作物栽培的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原則上控制在項目用地規模5%以內,最多不超過10畝;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原則上控制在項目用地規模7%以內,最多不超過15畝;水產養殖的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原則上控制在項目用地規模7%以內,最多不超過10畝。
(五)強化督導考核?,F代農業園區建設已列入市對縣的重項工作年度考核體系,年終市委市政府對各縣市區現代農業園區總體建設水平進行綜合評價,作為對縣市區農業農村工作年度考核依據,形成增比進位、優勝劣汰的競爭激勵機制。農牧部門要制定農業園區考核辦法,明確考核指標,完善考核體系??h市區要對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加強調度督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建立定期督導機制,由市委督查室或市政府督查室牽頭,農牧部門配合,對各縣市區農業園區建設進展情況進行現場督導。
(六)強化宣傳推介。加大現代農業園區的宣傳推介力度,利用互聯網、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宣傳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中的好典型、好機制、好模式。積極搭建平臺,開展展會招商、網上招商、專項招商,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提升園區建設水平。各縣市區要結合地方特色,策劃一批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農事節慶和游樂活動,農旅結合,串點連線、連線成片,拓展園區功能,吸引市民參與,增加農民收益,提高現代農業園區輻射帶動作用,營造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附件:衡水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
衡水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0日
附件
衡水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
組 長:呂志成 市政府代市長
副組長:鄭麗榮 市委副書記
劉玉華 市政府副市長
成 員:謝志強 市政府秘書長
王 斌 市政府副秘書長
商家榮 市農牧局局長
劉世棟 市農工委常務副書記、農委常務副主任
呂繼武 市林業局局長
張彥軍 市水務局局長
劉建瑞 市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公室主任
于國義 市發改委主任
田智慧 市旅發委主任
付黨育 市金融辦主任
李希杰 農業發展銀行衡水分行行長
張 忠 市財政局副調研員
劉福慶 市農牧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辦公室主任由商家榮同志兼任。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佛府辦[2013]77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機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建設的意見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建設的意見(川辦發〔2017〕80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衡政〔2006〕75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為深入實施“工業強市、開放興市、特色立市”戰略,進一步做
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意見 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1號)精神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意見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6月7日農辦墾[2016]1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廣州、南京市農墾管理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

律師最新回復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兴隆县| 万源市| 柳州市| 娄烦县| 梅河口市| 当雄县| 巴东县| 科尔| 安图县| 麻江县| 临城县| 海宁市| 潜江市| 双辽市| 武冈市| 谢通门县| 开原市| 上栗县| 大英县| 封丘县| 扎兰屯市| 辽宁省| 河西区| 揭阳市| 宁武县| 吉木萨尔县| 利辛县| 漳州市| 通道| 洪江市| 宁夏| 耿马| 平顶山市| 巢湖市| 太康县| 西平县| 信丰县| 潢川县| 仙游县|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