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交通日益復雜的今天,肇事逃逸始終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新交規的出臺,對于肇事逃逸的處罰與認定有了更為明確、細致的標準,這不僅關乎受害者能否及時得到公正對待,也對規范駕駛者行為起著關鍵指引作用。
一、肇事逃逸怎么處罰新交規
發生交通肇事逃逸后,將由逃逸當事人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1、不構成犯罪。即事故未造成重大事故及嚴重后果,肇事者將受到200元至2000元的處罰,扣駕駛證12分及拘留15日以下。車主和需要重新學習科目一,通過考試后才能拿回駕駛證。
2、構成犯罪。即涉及人員傷亡的重大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后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禁駕。還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懲罰。
3、新交規明確規定,肇事逃逸者會被吊銷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4、公眾監督與舉報機制。當發現他人肇事逃逸時,公眾并非只能袖手旁觀。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現場目擊人員和其他知情人員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交通警察舉報。舉報屬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給予獎勵。這一機制充分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交通治理,讓肇事逃逸者無處遁形。
5、記分調整。自 2022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還對肇事逃逸的記分進行了調整。將造成致人輕微傷或者財產損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尚不構成犯罪的行為調整為一次記 6 分。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二、肇事逃逸的認定
1、主觀故意的關鍵地位:新交規下,肇事逃逸認定的核心依舊是肇事者的主觀故意。即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并且出于逃避法律責任追究,如害怕承擔高額賠償、面臨吊銷駕照、擔心因違法駕駛狀態(酒駕、毒駕、無證駕駛等)被懲處,而選擇駕車或棄車逃離現場的行為。哪怕事故看似微不足道,僅是車輛輕微刮擦,只要肇事者有意回避處理流程,就踏入肇事逃逸的范疇。
2、特殊情形下的認定延伸:除了常規的逃離現場,新交規還涵蓋一些特殊情況。若肇事者在事故發生后,將傷者送至醫院,但未表明身份悄然離開;或者在接受警方調查初期如實陳述,后續卻無故失聯、拒絕配合調查,妄圖逃避最終責任認定與處罰的,也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這就要求肇事者必須完整履行事故處理義務,從始至終不存僥幸、逃避之心。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以上就是詢律網小編整理的肇事逃逸怎么處罰新交規和肇事逃逸怎么認定的相關法律知識。如有法律上問題,可關注咨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