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
2025-07-05 16:22
301人看過
地震
防震
抗震
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東政辦發〔2008〕40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為加強我市防震減災工作,全面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東政辦發〔2008〕40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為加強我市防震減災工作,全面提高防震減災能力,經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
我市地處郯廬強震帶、河北平原強震帶、燕山-渤海強震帶包圍之中的濟陽坳陷東部,毗鄰渤海強震區,在中國地震局判定的2006-202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內,其地質構造復雜,存在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構造條件,1888年、1969年東營以北渤海海域就曾發生過7.5級和7.4級強震。近年來我市鄰近的渤海海域中小地震日趨活躍,已先后發生了2001年渤海ML4.8級、2004年河口新戶鄉北ML4.1級、2008年渤海ML3.6、ML3.9級等顯著性地震,地震活動呈明顯增強趨勢。對此,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從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出發,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堅持以防為主、防救結合、全面防御、減輕震災的方針,不斷提升防震減災綜合能力。到2020年,基本達到國家和省要求的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本地區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全市防震減災能力達到全國中上水平。
二、全面提高綜合防御能力
(一)完善地震監測臺網建設,大力提升地震監測預報能力。
地震監測預報是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和首要環節。要統一規劃布局,加快地震監測網絡建設步伐,消除地震監測盲區。要積極爭取上級地震部門對我市監測設備的支持。各級財政部門要將地震監測設施建設費用納入財政預算,逐步完善地震監測設備配置,提高地震監測監控能力。到“十一五”末,各縣區要建有一處深井測震臺、一處強震臺、一套流動地震臺,初步形成全市地震監測臺網。
切實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要積極推進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建設,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因地制宜地開展地下水、氣體、動植物、氣象氣候等地震宏觀異常觀察,扎實開展專項研究工作,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中的作用。
(二)高度重視城鄉建設地震安全,加強抗震設防管理。將地震安全性評價納入基本建設程序,全市新建、擴建、改建工程要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發展改革、建設、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審批的重要內容,對不按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或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不予批準立項。地震部門要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和地震安全性評價進行嚴格管理和監督,對一般工業與民用建設項目的抗震設防,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地震動參數復核結果和我市地震小區劃成果要求執行;對生命線工程、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及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嚴格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建設部門要按照各類房屋建筑及附屬設施和城市市政設施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規范,管理建筑工程的抗震設計與施工。交通、水利、電力部門要按照各自專業設計規范,負責管理本系統、本部門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與施工。國土資源、規劃、建設、地震部門要將防震減災依法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建設、地震部門要組織開展對建筑物、構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鑒定、除險和加固;要研究推廣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符合當地風俗習慣,能夠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農村民居建設圖集和施工技術,引導農民建造符合抗震要求的住房。發展改革、建設、交通、水利、地震、電力部門要組織對生命線工程、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及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工程的抗震設防檢查和除險加固,進一步提高其抗震設防能力。
(三)完善地震緊急救援體系,進一步做好地震應急工作。各級要盡快修訂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調整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統一指揮、協調一致的應急機制。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地震應急預案要求,明確各自職責,做好防御地震相關工作,完善地震救援救助體系。市抗震減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市地震應急預案規定,建立責任制度,明確具體工作目標和責任人,切實將地震應急工作落實到位。市抗震減災指揮部辦公室要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定期組織地震應急演練。地震、規劃部門要完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規劃,結合城市建設,建設必要的應急疏散通道和避險場所。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要牽頭組織建設多功能、多用途應急指揮中心,進一步完善設施和功能,確保緊急情況下指揮、通訊、輔助決策、綜合信息數據庫、災情速報在內的應急指揮系統的綜合應用效能。
三、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和宣傳教育
各級各部門要把防震減災工作作為保障公共安全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各縣區要健全完善地震管理機構,充實專業技術人員,加強防震減災工作。廣泛開展防震減災法律和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各級宣傳、新聞、教育、科技、農業、地震部門要密切配合,把防震減災法律和科普知識宣傳作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納入文明社區活動。重視防震減災科普基地建設,抓好中小學校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教育示范點工作,讓地震科普知識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全面提高市民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
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南府發[2006]10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委、辦、局(公司):《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已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