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實施意見
2025-07-04 18:52
292人看過
掛牌
企業
上市
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實施意見(淮政〔2015〕57號)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促進資
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實施意見
(淮政〔2015〕57號)
濉溪縣、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意見》(皖政〔2015〕90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對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1.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 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發展速度與提高質量相結合,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引導相結合,堅持分類指導和示范帶動相結合,堅持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互動發展相結合,著力培育上市(掛牌)后備資源,著力增加上市(掛牌)企業數量,著力擴大股權融資規模,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2. 主要目標。到2020年末,全市力爭在滬深港證券交易所新增10家上市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力爭達到20家,在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數量力爭達到100家。力爭2015年至2020年直接融資凈額累計達到500億元,其中,股權融資額力爭達到50億元。全市證券化率力爭達到60%。
二、主要任務
3. 推進企業上市。積極引導我市符合條件的企業對接境內外各類交易所。推進支柱產業龍頭企業上市,支持我市煤炭、煤化工、食品、機械加工等優勢行業企業在主板、中小板上市融資,助推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圍繞電子信息、鋁基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戰略新興產業板和創業板,助推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上市。探索推進互聯網企業上市。加強縣域和細分行業上市后備企業培育,進一步建立健全上市后備資源庫和梯次推進工作機制,大力推動企業規范治理、開展股份制改造,到2020年,力爭全市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企業達到150家。(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淮北銀監分局、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各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4. 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推動我市上市公司股債并舉,公募私募并行,多渠道再融資。引導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并購重組,積極參與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支持有條件的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工具并購重組海內外產業鏈高端資產以及研發、品牌與技術資源,整合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做大產業群,提升綜合競爭力。(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人行淮北中支)
5. 推進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利用“新三板”包容性強、靈活快捷的特點,支持暫未達到公開發行上市標準的各類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支持文化創意、互聯網、類金融等新興行業、新商業模式企業掛牌,拓展掛牌企業行業領域。推動淮北農商行、濉溪農商行、湖商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用“新三板”做大做強。鼓勵掛牌企業通過做市交易等方式促進股權順暢流轉,完善治理機制,提升企業價值。支持“新三板”優質掛牌企業分層或轉板上市。(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農委、淮北銀監分局、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6. 加快推進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推進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皖北中心建設,打造皖北地區“綜合融資服務中心”。鼓勵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科技類初創期創新型小微企業規范改制,在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先行掛牌、股權登記托管。引導中小微企業利用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為平臺對接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待條件成熟后轉“新三板”掛牌或直接申請公開發行上市。將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納入地方征信系統,建立健全簡便、實用、準確的適合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信息披露機制。(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農委、人行淮北市中心支行、淮北市銀監分局、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7. 加大股權投資力度。以市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為基礎,與安元基金、徽商銀行、省投資集團等投資機構進行合作,引入域外資本和專業化管理團隊,重點支持我市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優質企業,加快重大優勢產業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建設。爭取上級各類資金支持,整和各類財政資金,進一步擴大引導基金規模,通過設立各類子基金,以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全面扶持我市各類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探索發展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股權眾籌融資平臺。探索設立天使投資基金,通過與方正智谷科技園等園區孵化器融合發展,支持初創期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探索搭建股權投資企業信息平臺,匯總擬投資企業和項目信息。鼓勵各縣區、開發區建立產業引導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支持轄區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建投集團、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國資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8. 擴大債券融資規模。支持我市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境外債券市場,靈活運用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永續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多元化融資工具實施債券融資,拓展融資渠道。推進市本級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鼓勵其發行城市停車場、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養老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電網改造等專項債券,參與PPP項目建設;引導縣區融資平臺公司做實資產、做大規模、拓寬融資渠道,探索利用融資租賃、私募債券等多種方式籌措城鎮化建設資金。推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三農”金融債,補充信貸資金來源。探索采取信用增進、風險緩釋等措施,利用省區域四板、全國銀行間市場等平臺,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私募債、集合票據,提升中小微企業債券融資能力。鼓勵我市符合條件的國有融資擔保機構發揮政策性擔保作用,為中小企業和重點項目債券融資提供擔保增信。(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國資局〕、市建投集團、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經信委、人行淮北中支、淮北銀監分局、)
9. 防范化解市場風險。密切關注上市(掛牌)公司、債券發行主體生產經營動態,加強信用風險監測,防范化解退市風險和債券違約風險。加強和改進監管,督導相關中介機構規范執業,發揮中介機構發現、預警重大風險作用。規范市場杠桿融資,降低融資杠桿率。開展投資者教育,提高風險自擔和維權意識。嚴密防范和依法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促進依法合規經營。完善投資者信訪投訴機制,切實加強投資者保護。按照“誰監管、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和風險處置屬地原則,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三、政策保障
10. 強化資金獎補。企業因上市(掛牌)改制和內部資產重組需要補繳的相關稅費,執行國家和省相關優惠政策。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皖政〔2015〕87號)及《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意見》(皖政〔2015〕90號)相關要求。對改制完成并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的擬上市企業,省財政給予30萬元獎勵,成功上市后再給予70萬元獎勵;對成功在“新三板”和省區域四板市場掛牌融資的中小企業,省財政按首次融資額的1%給予獎勵;企業因上市(掛牌)而改制的,改制當年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省財政給予等額獎勵。
進一步完善上市(掛牌)獎補體系,加大獎補力度,利用財稅政策降低企業上市(掛牌)負擔。對成功在境內外交易所上市及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市財政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改制完成并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改制完成擬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可申請預撥30萬元上市掛牌費用;企業上市(掛牌)成功,預撥費用轉為補助,并再給予70萬元獎勵。原則上自撥付資金后非因國家政策調整等不可抗力原因,三年內未通過發審會(獲取同意掛牌函),則全額退還財政;已上市(掛牌)企業將注冊地和稅務登記地轉至我市的,按新上市(掛牌)相關獎勵標準執行。對在境內外交易所、“新三板”和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股權融資的企業且募集資金80%投資于我市的,按融資額1%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一次性獎勵(“新三板”掛牌與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并在滬深港上市不重復獎勵)。繼續按照《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淮政〔2013〕33號)精神,執行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至2017年。對成功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債務融資工具、中小企業(集合)私募債和中小企業集合信托計劃的中小企業,或者成功發行小微企業(“三農”金融)債的本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市財政按發行額度1.5%,最高給予不超過40萬元一次性獎勵。
各縣區、園區管委會要出臺獎勵企業上市(掛牌)的扶持政策,明確獎勵標準和方式,明確優惠措施,細化獎補流程,原則上獎勵標準不低于市級的50%。(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國資局〕、市地稅局、市國稅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11. 強化綜合金融服務。鼓勵我市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運用多種方式加大向上市(掛牌)公司及后備企業的投融資力度。推進我市銀行結合企業納稅信用、資本信用,推出擬(已)上市(掛牌)企業信用貸款業務。推進市、縣(區)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建立擔保資源庫與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對接機制,給予擔保費率優惠,年化費率最高不超過1.5%。推廣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對單戶在保余額2000萬元以下的擬上市企業貸款擔保業務,擔保機構、省信用擔保集團、貸款銀行、地方政府按照4:3:2:1比例承擔代償責任。(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國資局〕、淮北銀監分局、人行淮北市中心支行、市建投集團,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12. 優先安排項目用地。企業上市(掛牌)首發募投項目和已上市(掛牌)企業再融資募投項目,按照《安徽省省級預留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各縣(區)、園區管委會要優先辦理核準預審,及時報批,優先供地。在滬深港交易所每新增1家上市公司,市國土資源部門在建設用地計劃分解中給予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獎勵100畝土地指標。(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13. 優先享受扶持政策。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掛牌)及其后備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建知名品牌等資格認證,并相應給予政策性資金扶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國資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農委、市工商局)
四、工作措施
14.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上市(掛牌)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推進全市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各縣(區)政府要把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工作,作為重點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建立擬上市(掛牌)結對幫聯機制,做到組織領導、年度任務、責任部門、協調調度、考核評價和經費保障“六落實”。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業務骨干向縣(區)流動。強化縣(區)金融辦職能作用,加強充實力量。(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15. 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資本市場年度任務目標完成情況月通報、季調度工作機制。市、縣(區)、園區管委會等有關部門要在項目申報、資金安排、權證辦理、行政審批(許可)、合法合規證明等方面,為企業上市(掛牌)開辟“綠色通道”,規范政務服務流程。(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城鄉建委、市農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國資局〕、市房管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安監局、市國稅局、蚌埠海關駐淮北工作組、市政務服務中心,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16. 實施目標績效考核。將資本市場發展工作納入對各縣區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重點考核企業改制輔導、上市(掛牌)、直接融資額、股權融資額等指標。市政府金融辦要做好相關績效考核組織實施工作。各縣區要按照分解目標任務,細化措施,抓好落實。(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17. 開展業務培訓和宣傳報道。要將資本市場業務知識和政策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課程。通過上門服務、集中輪訓等多種形式,為企業開展專題政策咨詢和業務培訓,激發其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的積極性。積極為企業搭建交流溝通平臺,組織擬上市(掛牌)企業到已上市(掛牌)企業取經學習,細致了解資本市場運作流程以及相應的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增強企業上市(掛牌)的信心。加強企業上市(掛牌)和直接融資工作宣傳報道,積極營造我市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國資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會)
附件:“十三五”全市資本市場發展任務預期目標分解表
2015年10月25日
附件
“十三五”全市資本市場發展任務預期目標分解表
區域
直接融資凈額
股權融資
企業上市
新三板掛牌
省區域四板
2015至2017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17年新增預期目標
2018至2020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20年新增預期目標
2015至2017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17年新增預期目標
2018至2020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20年新增預期目標
2015至2017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17年末預期境內外上市企業家數
2018至2020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20年末預期境內外上市企業家數
2015至2017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17年末預期新三板掛牌企業家數
2018至2020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20年末預期新三板掛牌企業家數
2015至2017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17年末預期掛牌企業家數
2018至2020年三年累計新增預期目標
2020年末預期掛牌企業家數
濉溪縣
25.5
8.5
34
11
4.2
2
7
2.9
1
2
2
4
2
2
3
5
10
10
15
25
相山區
18
6.5
27
9
3.1
1.3
5.3
2.1
0
1
2
3
1
1
2
3
9
9
8
17
杜集區
20
7
29
9
3.1
1.3
5.3
2.2
0
1
2
3
1
1
2
3
9
9
9
18
烈山區
19
6
28
9
3.1
1.3
5.3
2.2
0
0
2
2
1
1
2
3
9
9
9
18
市開發區
16.5
5
26
8
2.5
1.1
4.5
1.7
0
0
2
2
2
2
2
4
9
9
9
18
煤化工基地
9
3
12
4
1
0.5
1.6
0.5
0
0
0
0
0
0
2
2
0
0
3
3
市建投集團
45
15
84
30
1
0.5
1
0.4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合計
153
51
240
80
18
7
30
12
1
4
10
14
7
7
13
20
46
46
54
100
備注:根據企業注冊地及各縣區行政區域劃分,自2016年起將4家注冊地在我市的上市公司數據納入到指標統計中。其中恒源煤電、口子酒業屬于濉溪縣企業;華孚色紡屬于相山區企業;雷鳴科化屬于杜集區企業。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