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廣泛開展殘疾人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
2025-07-04 06:45
424人看過
殘疾人
開展
殘聯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廣泛開展殘疾人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殘聯發〔2012〕1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總局殘聯:家庭康復是殘疾人康復服務的重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廣泛開展殘疾人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
(殘聯發〔2012〕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殘聯,黑龍江農墾總局殘聯:
家庭康復是殘疾人康復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殘疾人康復服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學校是由殘疾人家長參加、面向城鄉各類殘疾人家長、以提高殘疾人家庭康復水平和提供心理支持為目的的群眾性康復形式。為適應殘疾人不斷增長的康復需求以及社會發展對殘疾人康復服務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促進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發〔2008〕7號)和《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精神,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家長學校工作要按照“立足實際、創新形式、廣泛參與、全面覆蓋”的原則,建立“殘聯領導、機構支持、殘疾人家長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家長學校服務網絡,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家長學校工作發展思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解決殘疾人家庭康復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最大程度滿足殘疾人的特殊康復需求,推動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實現。
二、工作目標
依托現有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家長學校康復服務工作。
--到2013年底,依托各類省級、地市級康復中心、兒童康復機構普遍開展家長學校工作,選擇有條件的縣(市、區)逐步開展試點工作。
--到2015年底,逐步形成省-市-縣三級家長學校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區,依托社區康復站普遍建立社區家長學校。
--到2020年底,形成省-市-縣-社區家長學校服務體系。
三、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優先開展殘疾兒童家長學校以及三級康復機構內殘疾人家長學校建設,逐步向社區延伸;以技術成熟、易操作、殘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復內容率先開展工作,逐步擴展服務內容;選擇條件成熟的地區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廣到全省。
(二)依托機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現有資源作用,依托已建的康復機構、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和社區康復站開展工作。
(三)資源整合,延伸服務。將家長學校作為活動載體,整合各級康復機構技術力量和專家資源,拓展服務內容,促進殘疾人家屬增進交流、獲取康復知識、學習康復技能、提高康復意識。
四、工作內容
(一)開展培訓。利用網絡或電話、發放資料、組織講座等形式開展先進康復理念、殘疾預防知識及康復、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為殘疾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使家長學校成為殘疾人家屬及其親友了解和掌握康復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平臺。
(二)提供信息。提供與殘疾人康復相關的信息,包括康復、教育、醫療、優惠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并實現社會資源鏈接與服務轉介。
(三)組織交流。定期開展殘疾人家屬聯誼活動,引導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屬交流康復體會,相互支持與幫助,增強康復信心,暢通與社會交往的渠道。
(四)心理疏導。幫助殘疾人及其親友緩解心理壓力,以積極的心態理解、認識、對待因殘疾而導致的功能障礙,營造樂觀向上、自強自立的生活氛圍。
(五)入戶指導。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和志愿者深入殘疾人家庭開展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解決生活中實際困難,向各級殘聯反饋殘疾人康復需求并提供康復轉介。
(六)志愿服務。加強與各種志愿者服務組織的溝通與合作,弘揚康復志愿服務精神,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殘疾人康復志愿服務中來,對不同類別殘疾人提供經濟適用、簡便易行的康復服務。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大力推進殘疾人家長學校工作的開展。各級殘聯要切實加強對殘疾人家長學校工作的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殘疾人家長學校工作,對提高殘疾人家庭康復效果,推進殘疾人康復服務進社區、進家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要充分發揮各級殘聯的主導作用,明確職責分工,把創建家長學校列入工作議事日程,納入康復機構和社區康復工作主要內容并作為年度考核指標,制訂區域發展規劃、工作計劃和具體的實施意見和辦法,并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要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總結和推廣家長學校組建、完善、發展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促進和保障家長學校的健康發展。
(二)健全網絡,規范家長學校的管理。依托省、市、縣三級康復機構和社區康復站建立家長學校,逐步形成省-市-縣-社區家長學校服務網絡。各級康復機構以及社區康復站要將家長學校建設納入機構日常管理和機構整體工作計劃予以全盤考慮,指定專人負責家長學校的管理,建立服務檔案,要為開展家長學校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和活動場地。省級、市級、縣級家長學校要為轄區內家長學校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省級家長學校要負責制定家長學校各類管理制度和工作計劃、編寫教材、開展師資培訓等工作。
(三)注重實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各地要借鑒殘疾兒童家長學校成功經驗,探索家長學校工作新模式。在工作內容上,要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正確引導殘疾人家長了解掌握相關康復知識,要分類指導,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殘疾類型家庭康復的多元化需求。在工作方式上,通過建立網絡平臺、組織專題講座和培訓班、組織專家出診等多種形式,讓殘疾人家長參與到家長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同時,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殘疾人家長資源作用,確保家長學校工作取得實效。
(四)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家長學校的服務能力。注重家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要把開展家長學校工作作為殘聯康復管理干部和各級康復機構管理人員的培訓內容之一。采取逐級培訓的方式,對家長學校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學校管理、工作內容、工作方法等,要結合工作實際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和工作交流,不斷提高家長學校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努力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家長學校管理隊伍。同時,要充分利用專家資源、青年志愿者等,組織家長學校講師團,對基層家長學校進行指導,不斷推動家庭學校師資隊伍專業化、培訓內容通俗化、服務模式多樣化、轉介服務有效化,有效提高學校的服務能力。
(五)加強督導,推動家長學校健康發展。各地要加強對家長學校的督導,定期組織有關人員指導基層建立家長學校,了解基層實際情況,及時解決家長學校創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已經建立的家長學校要建立檢查評估制度。中國殘聯將制定家長學校檢查評估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開展殘疾人家長學校示范校的創建工作,進一步推動家長學校工作的發展。在家長學校創建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和推廣經驗,舉辦經驗交流活動,評選和表彰家長學校的優秀成果,促進家長學校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二○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