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工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工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工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鄭政〔2010〕2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有單位:為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和省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加快轉變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工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鄭政〔2010〕2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各有單位:
為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和省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工業結構升級,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工業整體競爭力,贏得新一輪經濟增長主動權,促進工業經濟實現可持續和又好又快發展,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與發展原則
(一)指導思想
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和生態型、創新型城市的總體要求,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工業競爭力為目標,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繼續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工業結構,優化空間布局,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創新體系,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全力打造現代工業體系,把鄭州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工業基地。
(二)發展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差異化發展原則。
2.堅持立足本地、內外并舉發展原則。
3.堅持結構調整、集約集聚發展原則。
4.堅持創新驅動、改造提升發展原則。
5.堅持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原則。
二、發展戰略與主要目標
(一)發展戰略
圍繞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構建三大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五大產業板塊,推進實施六大重點工程,全面落實六項保障措施,到2015年,初步建立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群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與信息化融合好,產業創新能力、開放帶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現代工業體系。上述概括為“三五六六”發展戰略:
構建三大產業體系。即大力發展戰略支撐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重點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形成五大產業板塊。一是鄭州新區板塊,重點發展以汽車、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戰略支撐產業;二是中心城區板塊,重點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紡織服裝、食品產業;三是西部工業發展區板塊,由沿310國道的滎陽、上街、鞏義的產業集聚區組成,重點發展鋁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四是西南工業發展區板塊,由沿323省道的新密、登封的產業集聚區組成,重點發展煤炭電力、耐材和建材產業;五是南部工業發展區板塊,主要由沿107國道的新鄭市的產業集聚區組成,重點發展食品工業、醫藥化工產業。
實施六大重點工程。即扶優扶強工程、自主創新工程、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品牌建設工程、信息化工程和生態產業工程。
落實六項保障措施。即組織保障、土地和資金保障、政策保障、招商保障、人才隊伍保障和發展環境保障。
(二)主要目標
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工業投入累計、產業集聚區銷售收入“三個超萬億”發展目標,工業增加值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發展模式明顯轉變,全市工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1.全部工業銷售收入突破1萬億元,力爭達到12000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
2.工業投入累計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
3.全市重點產業集聚區銷售收入力爭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30%左右。
4.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16%左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400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
5.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7%左右;資源型產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
6.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每年下降5%以上,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達到或超過國內先進水平。
三、構建現代工業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大力發展戰略支撐產業
1.汽車產業
以電動汽車發展為先導,以宇通客車、鄭州日產、海馬(鄭州)、少林汽車等整車生產企業為重點,以鄭州汽車產業集聚區(中牟)建設為載體,爭取國內外自主品牌中高檔轎車企業和國際知名電動汽車企業落戶鄭州,加快發展電動汽車、客車、轎車、皮卡車、商務車、中重型卡車和專用汽車等整車產品。引進和加快汽車零部件產品發展,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加快汽車后市場建設,形成較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支持宇通公司提升產能、擴大規模,建設世界級客車生產基地;支持日產加快第二工廠項目建設,增加新型車的投入,產能達到40萬輛,成為全國重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支持海馬鄭州完成30萬輛轎車和20萬輛微型面包車項目建設,形成5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支持恒天中重卡項目加快建設。加快電動汽車的研發、產業化和示范、推廣,成立產業技術聯盟,爭取在車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生產和整車智能控制系統、通訊系統等電控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成效;加快配套設施體系建設,率先在鄭州城市公交、城際公交、出租車、旅游景點等區域內進行電動汽車示范,力爭新能源汽車取得突破性進展,帶動全市汽車產業發展。到2015年,整車產能110萬輛以上,實現產量突破100萬輛,銷售收入1280億元,努力把鄭州建設成國內一流的、聚集效應明顯的百萬輛級汽車生產基地和汽車貿易中心。
2.先進裝備制造業
以鄭煤機、鄭紡機、龍工機械、大方橋梁、宇通重工等企業為重點,以鄭州經濟開發區等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為載體,加快整機裝備制造業采用數控技術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重點發展智能化、自動化、精密化和集成化的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技術為主的煤礦、紡織、水利、工程、建筑、農業和食品加工設備及軌道交通配套設備。積極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到鄭州進行投資、兼并、重組,整合。支持鄭煤機高端液壓支架生產基地和恒天集團新紡機工程建設,將鄭煤機、鄭紡機分別建成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煤礦機械和紡織機械生產基地;支持大方橋梁建成全國重要的大型橋梁設備生產基地;支持中船重工七一三所高科技產業園、中機六院搬遷項目、中鐵盾構機研發和生產基地項目;加快格力制冷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充分發揮機械研究所的技術優勢,積極引進基礎零部件、加工輔具等領域的相關配套企業,使零部件生產高起點、大規模、專業化,適應整機發展要求,形成裝備制造業產業鏈。到2015年,努力把鄭州打造成優勢產品突出、創新能力強、規模效益明顯的、全國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市裝備制造業(不含汽車)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
3.電子信息產業
以輝煌科技、漢威電子、威科姆、晶誠科技、旭飛光電、光力科技、日立信電子、信大捷安等企業為重點,加大對電子信息企業上市的培育和支持力度,發揮鄭州信息工程大學的科研優勢,加快電子信息產品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品、地理信息產品、電子顯示產品、網絡及通訊產品,加快培育特征明晰、鏈條完整、骨干企業突出、產業規模巨大的網絡安全產業集群、寬帶多媒體產業集群。依托中科27所組建中國電科(鄭州)有限公司,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加快旭飛光電年產55萬片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項目建設;抓好神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萬臺NJB互動電視機頂盒項目;加快推進晶誠科技8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等項目建設;加快上海中興科技在鄭州投資項目的建設。到2015年,努力把鄭州打造成全國重要的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和帶動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基地,全市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
(二)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1.新能源產業
以河南保綠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為基礎,重點發展光伏產業,加快形成中西部地區重要的太陽能薄膜生產基地;支持河南保綠能源有限公司50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加快建設,支持生茂光電固態照明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項目建設,加快航空港區桑達能源公司太陽能電池項目建設,推進鄭州聯合新能源有限公司磷酸鐵鋰電池材料項目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引進單晶硅、硅片、電池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光伏產業項目,支持發展燃料乙醇、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和生物制氫等生物能源產業,推進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等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我市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到2015年,力爭把我市建成中西部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力爭新能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
2.新材料產業
以華晶公司、富耐克公司等企業為重點,以鄭州高新區超硬材料產業集群建設為載體,發揮三磨所和已有的超硬材料產業優勢,提升技術水平,擴大規模,完善產業鏈,形成產品系列化。重點發展高品質金剛石、納米金剛石、精密高效超硬材料工具,大力發展功能性復合材料。爭取華晶金剛石擇優取向分布新型工具高技術項目產業化,加快四方達高品位拉絲模金剛石聚晶等項目建設。同時,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檔涂附磨具、高純高鉻耐火材料,高精度、高性能鋁鎂合金材料、耐磨耐熱金屬材料、高檔涂料、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和節能環保建筑新材料等,支持上街區籌建中科院河南技術轉移中心鄭州新材料專業分中心,支持永利化工高檔防水涂料項目建設,加快圣戈班陶瓷材料有限公司擴大規模。到2015年,力爭把鄭州建成全國重要的超硬材料產業基地,新材料行業銷售收入力爭達到500億元,
3.生物醫藥產業
以太龍藥業、拓洋生物、華美生物、安圖綠科、邦和生物、天津新鄭藥業、鄭州羚銳制藥、河南康泰制藥等企業為重點,以鄭州高新區生物制藥產業集群和新鄭醫藥產業園建設為載體,圍繞生物醫藥、生物化工、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等領域,推進產學研結合,提升技術水平,完善產業鏈條,擴大規模,重點在基因工程藥物、現代中藥、抗生素、化學原料藥、生物化工材料、微生物發酵、生物育種和綠色農用制品及生物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太龍藥業雙金連合劑項目和羚銳制藥600噸聯苯乙酸原料藥等項目建設,支持中大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化工乙醇項目建設,加快中棉種業和農科種業生物育種項目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鄭州國家生物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步伐,吸引九億生物、吉林萬通藥業、天津天士力等企業入駐。到2015年,努力把鄭州建設成為國家級生物及醫藥產業基地,力爭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
4.物聯網產業
發揮我市電信、廣電、移動、聯通等無線網絡、寬帶覆蓋率高、互聯網應用廣泛、企業信息化應用較為普遍的優勢,加快發展企業電子商務,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建設十大企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開展百戶電子商務應用示范企業評選工作,帶動千家企業提升電子商務應用水平,推動萬戶中小企業普及和發展電子商務;支持宇通公司等信息化示范企業進一步加大投入,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支持鄭州供電公司積極發展智能電網產業,支持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鄭州工業信息網。加快引進國內外品牌優勢企業,發展關鍵傳感器件、裝備、系統和服務。推進信息傳感網、公共安全網和智能電網等三網融合,爭取使鄭州成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到2015年,力爭使我市物聯網技術和應用走在全國前列,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5.軟件產業
依托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提高基礎軟件的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信息安全、中間件等基礎軟件研發,做大做強行業應用軟件,大力推動軟件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建立應用軟件聯盟,整合資源,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形成發展合力。引導中小軟件企業向產業基地集聚,提高軟件行業研發合作水平。積極承接發達地區軟件產業轉移,鼓勵和引進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軟件企業落戶我市或在鄭州建立軟件研發機構。重點支持鄭州高新區建設國家級創新型科技園區,推進863中部軟件產業園、威科姆國際生態軟件園建設。力爭到2015年,軟件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把鄭州建設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軟件產業基地。
6.生產性服務業
充分發揮我市制造業的優勢,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立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堅持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注重內外資并用,加快發展與制造業相關的研發設計、創意、信息服務、技術服務、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業,促進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力爭到2015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基本構建與先進制造業發展相適應、相協調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三)重點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1.鋁加工產業
按照穩定氧化鋁產量,適度發展電解鋁,加快發展鋁精深加工的原則,整合原材料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重點支持豫聯集團、登電集團、明泰鋁業等企業對一些中小企業進行重組整合。積極推進中孚實業新建30萬噸高檔鋁材生產線項目,支持宇通與美鋁公司公交車鋁車身等大型鋁精深加工項目建設。加快發展全鋁汽車車身、鍛造鋁合金輪轂、鋁缸蓋、軌道交通等產品,發展電器用的鋁板、鋁管、鋁箔等產品,發展建筑用的涂層板、幕墻板、隔熱門窗型材等產品,發展印刷用的鋁合金PS板基、CTP板基等高附加值、高端鋁精深加工產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保持氧化鋁現有產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到2012年底前,全面淘汰160KA及以下的鋁電解槽。支持重點鋁工業企業采用融資購買、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省外、國外鋁土礦資源開發,建立長期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在鞏義、登封、上街等加快構建煤電鋁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到2015年,把鄭州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全國重要的鋁精深加工基地,鋁工業年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
2.現代食品產業
適應消費升級和食品安全的新要求,推進食品生產企業建立農業加工基地,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的應用,促進企業整合,形成產品系列化、高檔化、品牌化、鏈條化。重點支持以三全、思念等企業為主建設全國重要的速凍食品工業基地;以金苑面業、白象集團、益海嘉里等企業為主建設全國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以金星啤酒、統一、康師傅等企業為主建設全國重要的啤酒飲料基地;以奧星公司等企業為主建設全國重要的紅棗生產加工基地;以河南中煙公司為主建設全國重要的煙草生產基地;加快中糧(鄭州)工業園項目和雙匯肉制品基地項目建設。同時,積極擴大方便休閑食品、果蔬加工、乳制品、添加劑等行業規模;培育發展冷鏈、有機、功能食品。到2015年,把鄭州建設成為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食品產業基地,全部食品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創國家名牌10個以上,“中國馳名商標”5個以上,國家級行業技術中心達到3個以上。
3.紡織服裝產業
加快棉紡企業的戰略重組,推進棉紡織業的搬遷改造升級,提高精梳聯合機、無梭織機和噴氣織機等先進設備的比重,實現織造高速化、智能化、自動化,形成120萬枚紗錠。擴大染整規模,引導和推進服裝企業的整合、重組,加快服裝創意產業發展,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推進杉杉服裝工業園等項目落地。支持領秀服飾、婭麗達服飾和渡森服飾等男褲、女褲企業加快提升水平,擴大規模,鞏固全國褲業之都的地位。加快引進和發展休閑裝、高檔女褲、男褲,西服、牛仔服、童裝、毛衫、襯衫等系列服裝產品。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形成5家以上在全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到2015年,努力把鄭州建設成為現代化的中原紡織服裝城以及全國著名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紡織服裝產業年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
4.傳統基礎產業
煤炭行業:按照穩定產量,整合重組的原則,整合煤炭資源,加快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產業水平,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大基地建設,提高煤炭開采水平,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支持鄭煤集團、省煤化工集團等企業整合中小煤礦。到2015年,在新密、登封形成1-2家大型煤礦龍頭企業。積極推進煤清潔利用技術,大力發展煤化工。
電力工業:按照“上大關小”的原則,重點建設單機容量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和超臨界火電機組,嚴格限制、加快淘汰小火電。重點支持滎陽國電2×60萬千瓦、華潤2×60萬千瓦、新密電廠二期2×100萬千瓦組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我市總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把我市建成中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
耐材行業:以中原耐材、耕生耐材、華威耐材、東方耐火材料和遠東耐材等企業為重點,圍繞上規模、上水平,加大耐材行業的整合力度,提高裝備水平,改進生產工藝,重點發展節能、環保、優質的高檔產品,形成2-3家大型耐火材料龍頭企業。
建材行業:提高水泥行業集中度,支持天瑞水泥、新登水泥、中聯登電水泥、登封海螺水泥、國投新登水泥等企業對中小水泥企業進行整合,積極培育千萬噸級的水泥生產企業。加快特種水泥發展,加快開發綠色環保建材和新型墻體建筑材料、保溫材料和綠色裝飾材料。
四、拓展現代工業體系的發展空間
按照“突出重點、發展特色、整合升級、拓展空間”的發展策略,大力拓展工業發展新空間。
(一)統籌鄭州市工業布局
加快全市工業一體化進程,促進協調發展,形成五大產業板塊,努力實現產業鏈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結構合理、定位明確、配合協作和集聚發展的空間布局。
1.鄭州新區板塊。即未來鄭州現代工業體系構建發展的核心區,主要發展汽車產業、裝備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轄鄭東新區、鄭州經濟開發區、鄭州航空港區、中牟產業園區(白沙-官渡產業集聚區)、鄭州國際物流園區和中牟縣等。鄭州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汽車和現代裝備制造業,到2015年力爭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鄭州航空港區主要發展臨空高新技術產業和食品加工等現代制造業,到2015年力爭銷售收入600億元以上。白沙-官渡產業集聚區:包括白沙產業集聚區和官渡產業集聚區。白沙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到2015年力爭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官渡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加工業、特種設備制造業,到2015年力爭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中牟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
2.中心城區板塊。以鄭州高新區、管城金岱工業園、宇通工業園、二七馬寨工業集聚區、鄭州紡織產業園和惠濟經濟開發區以及金水楊金產業園等為主,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紡織服裝產業、食品加工業以及適合都市工業發展的輕工業、樓宇經濟。鄭州高新區,是中心城區發展重點區域,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高端產業,建設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中西部新能源產業基地和中西部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生態創意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到2015年銷售收入突破600億元。管城金岱工業園主要發展以印刷包裝、化妝品、家具等為主的輕工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馬寨工業集聚區主要發展食品和食品機械制造和服裝設計、展示產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鄭州紡織產業園主要發展紡織、印染、面料、服裝加工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河南惠濟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家電、速凍食品和信息創意產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金水區楊金產業園主要發展環保產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
3.西部工業發展區板塊。主要發展鋁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包括滎陽市產業集聚區、上街區產業集聚區和鞏義市產業集聚區。滎陽市產業集聚區,整合規劃滎陽五龍工業集聚區、滎陽鋁工業園區、滎陽道北工業園和滎陽建筑機械、閥門工業集聚區,主要發展鋁加工業和機械加工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上街區產業集聚區,整合規劃上街鋁工業園、閥門工業園和綠色新材料產業集聚區,主要發展氧化鋁及深加工產品、閥門制造業和新材料產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鞏義市產業集聚區,包括鞏義鋁工業集聚區和鞏義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鞏義鋁工業集聚區,通過規劃整合豫聯工業園區和鞏義回郭鎮鋁工業園,重點發展電解鋁和鋁精深加工產品,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800億元;鞏義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通過整合鞏義耐火材料工業園、鞏義經濟技術產業園和鞏義民營科技園,主要發展高檔耐火材料產品、金屬制品加工業,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
4.西南工業發展區板塊。主要發展原材料工業和非煤產業。包括新密市產業集聚區和登封市產業集聚區。新密市產業集聚區,通過規劃整合新密耐火材料集聚區、造紙工業集聚區和曲梁工業集聚區,重點發展高檔耐火材料產業、造紙產業、服裝等非煤產業,到2015年銷售收入突破900億元。登封市產業集聚區,通過規劃整合登封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和三里莊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和醫藥包裝材料等非煤產業以及煤電鋁產業鏈,到2015年銷售收入突破600億元。
5.南部工業發展區板塊。主要發展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等,包括薛店食品工業園、新鄭醫藥產業園、新鄭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和新鄭新港工業園,通過規劃整合,主要發展食品產業、制藥產業、建材產業、煤清潔利用產業和塑膠產業等,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800億元。
(二)推進中部區域省會城市之間的產業合作
全面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充分發揮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按照政府推動,市場主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協調發展,互惠共贏的原則,積極創新與武漢、合肥、石家莊、長沙、南昌等城市的工業合作機制,鼓勵和支持六城市間的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逐步在六城市之間形成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資源優化配置,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三)增強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輻射帶動力
加快實施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鄭州的工業優勢,依托鄭汴洛城市工業走廊和新-鄭-漯產業發展帶,推動鄭汴、鄭洛、鄭新、鄭許之間的產業對接,加快形成鄭汴洛城市工業走廊產業布局框架,促進鄭新呼應發展,密切鄭許產業聯系,進一步拓寬中原城市群之間的參與合作,形成錯位發展,互補互惠的產業格局,提升鄭州工業的實力,增強輻射帶動作用。
(四)積極承接國內外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
抓住全球資本加快流動和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快速轉移的重大機遇,全面加強與國內外主要經濟體的產業合作,積極主動參與國內外產業分工,承接產業轉移,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抓住國際金融危機的契機,拓展外資來源。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建立生產基地,開展資源、人才、技術等合作,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開放型產業發展格局。
五、全力實施六大重點工程
1.扶優扶強工程
以進一步提升行業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培育超百億元大企業為重點,每年選擇60戶左右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優勢突出的企業,作為重點企業,加大扶持。鼓勵企業利用資金、技術、品牌和市場等優勢,進行橫向重組和上下游整合;組織重點企業產品協作配套洽談會,鼓勵重點企業優先采用本地產品進行配套,帶動行業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工作,通過資本市場加快規模擴張。
加快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每年選擇60個左右重大工業投入項目,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對重大工業項目按設備投資額的5%給予財政資金補助,單個項目補助最高限額1000萬元,重大項目一事一議。建立健全項目責任制,及時解決項目遇到的問題,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積極開展對世界500強、專業領域世界500強和全國500強企業的引進工作,加快引進跨國公司和國內知名企業來鄭州市設立總部、研發機構、制造基地,同步引進資金、機制和管理經驗、技術裝備和人才。力爭每年引進5家以上擁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在行業處于龍頭地位的企業。
選擇具有帶動型、成長型、科技型等方面的企業,建立梯次培育的重點企業梯隊,加大扶持力度,促其盡快成為行業巨人。力爭到2015年,培育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20戶以上,其中,超500億元的企業1戶,超300億元的企業5戶,超200億元的企業3戶。
2.自主創新工程
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建立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要方式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一批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力爭到2015年,全市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5家以上;對創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100萬元、60萬元和30萬元的財政資金獎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大力開發新產品和專利產品,力爭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企業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技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在重點行業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搭建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培育創新型企業,研究政策,加大扶持,力爭到2015年培育50戶創新型企業。實施標準化戰略。引導企業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爭創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大知識產權的宣傳和保護力度。
3.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
按照“整合、提升”的原則,制定全市及各重點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明確集聚區功能定位,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形成相互統一銜接的產業集聚區規劃體系。確定20個以內市以上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強考核,動態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土地的集約利用,突出產業鏈條,突出特色培育,突出創新能力和節能環保,推進重點產業集聚區建設,著力提升規模和水平,打造承載現代產業的平臺。力爭到2015年,創建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5個以上,其中國家級1個以上;打造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集聚區1個以上,500億元的產業集聚區6個以上。
4.品牌建設工程
建立科學的品牌扶持機制,制定年度名牌建設和推進計劃;采取多種形式,組織重點企業名牌產品展示會、推介會、集中媒體宣傳等,加大對重點企業名牌產品的宣傳和保護力度,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打造鄭州品牌產業群。支持企業爭創國家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力爭到2015年,形成6個以上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顯著競爭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和產業品牌。
持之以恒抓好企業產品質量工作。每年開展工業產品質量月活動;研究制定加強企業產品質量工作的指導意見;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同時,加強售后服務、質量追溯和質量誠信管理;加強對重點行業工業產品質量的跟蹤監測預警;建立工業產品質量評價報告發布制度,保證規模以上企業重點產品質量水平達到國家、行業標準。
5.信息化工程
每年選擇20戶左右的企業作為企業信息化示范培育企業,加強引導,推動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制造技術相結合,通過信息集成、過程優化和資源配置,實施信息化、智能化、規范化管理,使信息技術應用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積極發展企業電子商務。落實企業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引導和鼓勵企業建立網站(主頁),建設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或者通過第三方服務平臺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加強電子商務宣傳普及和專業人才培育,完善企業電子商務支撐和保障體系建設,加快企業商務活動的電子化步伐,逐步實現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網絡化。
6.生態產業工程
著力完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相關政策,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每年推進30戶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建設;推進產業集聚區及上下游企業的清潔生產示范項目,每年抓好2個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企業節能技改項目,每年抓好20個左右重點節能項目;支持專業節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為中小企業實施節能改造;實施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抓好循環經濟項目建設;落實企業節能降耗政策,對企業節能技改項目,按照設備投資額的12%給予補貼;對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項目,按照其項目達產后實際節能效益的10%給予補助。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研究政策,選擇試點,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型的生態工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和高污染產業發展,落實國家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政策,嚴格控制水泥、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的新增產能。
六、保障措施
(一)落實組織領導
1.加強對鄭州市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成立專門組織,統籌協調全市現代工業體系發展的重大事項和問題,負責現代工業體系的實施監督和具體協調工作。
2.成立工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國內外在工業發展領域知名專家組成工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工作機制,針對鄭州市工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決策和產業安全進行討論、研究、論證,為鄭州工業發展建言獻策。
3.設立鄭州市工業發展投資公司。統籌運用工業發展資金,以投資入股、低息或無息借款等方式,支持重點行業、企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擴大財政資金使用效果。
(二)完善產業政策
進一步加大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額度。市財政2010年預算安排不低于10億元專項資金,以后每年根據產業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比列逐年增加,用于支持建立現代工業體系。重點支持主要行業的結構優化升級項目,企業產業鏈延伸項目,大企業的培育、引進,品牌建設,企業科技創新,企業信息化,企業市場拓展,產業集聚區建設和生態產業的建設等。
(三)加強土地和資金保障
1.保障產業發展空間需求。加大工業用地儲備力度,在每年新增產業用地中預留一定比例用地用于工業發展,優先滿足重大工業項目發展需要。對列入市重點的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納入市土地修編規劃,根據建設進度逐年解決用地需求。
2.保障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一是鼓勵建設投融資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重點產業集聚區建設投融資平臺,為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行融資。二是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支持和引導風險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符合現代工業體系發展重點的領域,孵化和培育處于初創期、既有風險又具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三是大力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四是積極爭取國家、省政策資金支持。
(四)加大工業招商引資力度
一是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揮資源、區位、發展空間和人力資源優勢,積極承接國際和沿海資本、產業“雙轉移”,主動規劃和申請國家創新產業化項目和符合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發展重點的項目落戶鄭州。
二是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開展鄭州工業產業鏈狀況調查,以產業鏈構建為主導,有目的、有選擇加大對產業鏈缺失項目的招商引資。
三是創新招商模式。探索以境外商會、行業協會為主要對象的批發招商模式,利用商會和協會在本地區、本行業企業的組織號召力,有針對性地招商,提高招商成效。聘請權威專家參與重大項目招商和商務談判。
(五)加大人才隊伍建設
積極實施人才計劃,創新人才分配激勵機制,積極培育和引進一批掌握重點行業核心技術的科技帶頭人和一流素質的企業家。充實和完善高科技人才信息庫,加強與重點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發揮社會培訓機構作用,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繼續加快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步伐,大力推行政務公開,簡化項目管理,辦好辦事大廳,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大治亂減負力度,嚴肅查處對企業的“四亂”行為,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快信用制度建設,為構建現代工業體系提供保障。
二○一○年一月十七日

評論

莪.蓯芣氾措

鄭州規模鋁企127家,太原原來那么大的一個河西鋁廠說破產就倒閉了,怪可惜的,

半年前

你我約定

轉發了

半年前

半盞螢火i

轉發了

半年前

ゞ愛轉角↘.

轉發了

半年前

蠻橫ォ昰王

希望河南鄭州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和氫能源汽車產業和電池制造及加氫站上發力,能在國內形成重要的中心

半年前

相關法律條文

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佛府辦[2013]77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機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衡政發〔2017〕8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區和濱湖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現代農業園區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重要
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實施意見 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惠府〔2016〕138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大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水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大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水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慶政規〔2016〕8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單位,市政府各直屬單位:為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加快現代畜牧水產業發展,根據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鄭政〔2003〕4號二OO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為加快我市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根據《國

律師最新回復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洛阳市| 萨迦县| 卢湾区| 微山县| 门头沟区| 清涧县| 方正县| 揭西县| 乌恰县| 金坛市| 曲阳县| 株洲县| 庐江县| 南汇区| 藁城市| 岳池县| 和政县| 邓州市| 轮台县| 白城市| 尼玛县| 岢岚县| 永安市| 潜江市| 上思县| 谢通门县| 虹口区| 金溪县| 龙泉市| 巴彦淖尔市| 桦甸市| 柘荣县| 电白县| 滨海县| 英吉沙县| 铜川市| 灵石县| 荔波县| 都安|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