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關于支持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
2025-07-04 16:12
198人看過
農村
農產品
農業
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關于支持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閩經貿綜合[2006]328號)各設區市經貿委(經委、經發局)、各縣(市、區)經貿(經濟)局: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
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關于支持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
(閩經貿綜合[2006]328號)
各設區市經貿委(經委、經發局)、各縣(市、區)經貿(經濟)局: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和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關于認真做好2006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閩委發[2006]1號),結合省經貿委職能和具體工作,現就經貿部門支持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反哺農業
1、加快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發揮鄉鎮企業支農哺農的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儲藏、保鮮、運輸業,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和系列開發。實施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成長工程,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創立名牌,增加就業,帶動農戶增收?!笆晃濉逼陂g,省、設區市、縣(市、區)各重點培育10個關聯度高、年銷售額分別達5億元、2億元、5千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示范鄉鎮企業。
2、著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把培育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列入《福建省“十一五”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專項規劃》,充分發揮閩臺農業合作和地方特色資源優勢,培育發展我省具有資源優勢的水產品、林產品、果蔬食用菌、茶葉、畜牧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重點扶持廈漳閩臺合作農產品加工、泉州休閑食品、南平竹木制品、三明林產加工、沿海水產品加工和福州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3、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的升級改造。省經貿委設立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反哺農業的技術改造項目專題,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采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具有資源優勢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將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列入省市經貿部門重點跟蹤服務的重點企業和新增長點企業,在政策措施上給予支持,鼓勵其加快發展。
4、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引導。制定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行動方案和投資指南,建立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示范項目數據庫。依托閩港澳中小企業合作平臺,引導我省廈漳閩臺合作農產品加工、泉州休閑食品、三明、南平竹木加工等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集群加強同臺灣、港澳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行業的合作,提升我省農產品加工業水平。
二、創新農村流通與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發展農村流通業
5、健全農產品流通營銷體系。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支持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流通企業發展,爭取一批企業列入商務部“雙百”工程;支持現有農產品龍頭企業開辦農產品超市,實現批零兼營;支持大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
6、加強鄉鎮所在地商業規劃建設。在鄉鎮所在地規劃建設和改造一批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商業街和屠宰場,帶動農村市場繁榮。鼓勵社會投資鄉村加油站點建設,滿足農村加油需求。開展商業重鎮認定活動,“十一五”期間全省要建設和認定100個商業重鎮。
7、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采取中央和省資金補助等政策,鼓勵供銷合作社和城鎮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向鄉鎮村延伸,采取統一采購、配送、標識、經營方針、服務規范、銷售價格等“六統一”的經營管理方式發展連鎖“農家店”,增加經營品種,提高商品質量,完善售后服務,并與農副產品收購相結合。三年內全省開設和改造“農家店”1萬個,覆蓋70%的鄉鎮和50%的村,形成以配送中心為中心、鄉級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工業品銷售網絡。
8、完善農資流通體系。加快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整合改造農資流通服務網絡,提高農資流通組織化程度,形成市、縣農資配送中心--直營(加盟)連鎖超市、農資專業合作社、莊稼醫院、村級綜合服務站的農資服務網絡體系。
9、加強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網絡建設。繼續推廣南平市下派流通助理的經驗,積極扶持發展產銷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運銷大戶和經紀人,開展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信福工程)試點,充分運用社會信息服務資源,采取多種形式在鄉村建設信息服務站點,為農民提供商務信息服務。
三、加強農村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切實保障農村食品消費安全
10、建設農村食品“三網”。發揮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建設農村食品現代流通網、行政監管網和群眾監督網。由經貿部門牽頭,加強縣鄉加工食品批發網絡建設,發展一批有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經驗的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建設全省農村食品現代流通網。協調有關部門落實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食品、餐飲業食品質量衛生安全監管責任。協調各職能部門加強溝通,建立農村食品安全信息監測系統和信息通報網絡,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性調查分析工作,及時研究分析農村食品安全形勢,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
11、加強農村肉品和酒類市場管理。加強農村肉品市場監督管理,推行集貿市場肉品索證索票制度,禁止未經檢驗檢疫的肉品上市銷售。加強牲畜屠宰管理,重點打擊城鄉結合部豬、牛、羊私宰窩點,加大實行定點屠宰區域的農村市場肉品檢查力度,對不適宜定點屠宰的農村地區加快推行屠工制管理,劃定實行屠工制區域,抓好農村屠工培訓和發證工作。組織開展酒類流通備案登記制度和溯源制度的檢查,加強對農村從事酒類批發、零售的單位或個人的管理,規范農村酒類流通秩序。
12、加快城市副食品基地建設。扶持發展一批省級規模生豬、蛋禽、蔬菜無公害基地,增強副食品供應調控能力。支持省級城市副食品基地進行設施改造、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加強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種養殖技術等培訓工作,提高無公害等優質農產品比重,力爭“十一五”期間初步實現農產品規?;責o公害生產。
13、在農村培植一批能讓群眾放心消費的場所。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四、推進循環型農業發展,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
14、推進循環型農業園區建設。根據農業產業特點,設立不同特色的循環型農業園區,建立省級循環型農業園區。支持循環型農業園區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設施、推廣應用良種良法、實施農業標準化、提高信息化與機械化水平、開展教育培訓和高新技術研發。協調有關部門優先將國家、省、市的農業投資項目安排在循環型農業園區,實現重大項目進園、科技成果進園、科技人才進園,促進循環型農業園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培育發展循環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優勢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延伸產業鏈,壯大具有比較優勢、技術含量高的食品生產和深加工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資源循環利用規模。
15、治理畜牧業污染。協調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畜禽糞便、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現畜牧集約化、規?;洜I,形成畜禽良種化、飼料混合普及化、飼養管理科學化、疫病防治規范化的現代畜牧生產格局。促進散養戶廢棄物的綜合循環利用,大力推廣“畜-沼-果”、“畜-沼-菜”模式,治理散養污染,鼓勵建設沼氣池,確保2008年底前全省規模養殖場完成治理達標任務。
16、推動種植業清潔生產。鼓勵農藥生產企業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和生物農藥,引導農民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加大可降解地膜的研究開發力度,促進不可降解地膜的回收工作。擴大高技術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規模,鼓勵生產和使用節油、節電的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
17、推動農業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協調有關部門大力推廣農業節水灌溉設備和技術,完善農業水費計收辦法,推動節水灌溉的發展,實現傳統農業向節水型農業的轉變。到2010年建成節水灌溉面積1092萬畝,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提高到60%以上。
五、加強農村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活消費環境
18、加強農村電網建設?!笆晃濉逼陂g全省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投資113.7億元。其中:新建110kV變電站133座、容量6036MVA,新建110kV線路2939公里;改造110kV變電站84座、容量2565MVA,改造110kV線路494公里;新建35kV變電站151座、容量791MVA,新建35kV線路2822公里;改造35kV變電站197座、容量924MVA,改造35kV線路1199公里。2006年,全省將完成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投資35.5億元。
19、加強農村小水電建設。加強小水電規劃,規范小水電建設管理,理順小水電上網問題,推動小水電有序健康發展?!笆晃濉逼陂g全省新增水電裝機120萬kW,投資108億元。2006年新增裝機33萬kW,投資29.7億元。
20、實施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加快實施我省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城鄉電網,按照電網最大限度延伸能夠解決供電問題的地區基本實現戶戶通電的原則,努力實現農村“戶戶通電”目標。
六、落實對口扶貧任務,推動貧困山區產業發展
21、幫助貧困地區調整產業結構。幫助貧困山區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扶持貧困山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引導沿海企業到貧困山區投資興辦內聯企業,大力推進山海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協作,鼓勵沿海地區內貿企業到山區發展經營網點。對貧困山區引資引智項目申報、立項和經費安排予以重點支持。利用各類展會平臺,幫助貧困山區開拓市場。
22、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大對我委幫扶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我委每年投入一定資金,幫助對口扶貧鄉村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基礎設施和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完善農田灌排體系,提高農業用水的效率,解決飲水困難和安全。幫助對口扶貧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解決人口集中的自然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
23、推動農村勞動力培訓與就業工作。發揮我委省際對口協作職能,協調有關地區和部門,以“政府搭臺、市場引導”方式,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和勞務對接,促進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和就業。發揮人才市場和省級專家信息庫作用,為山區、欠發達地區智力引進、成果推廣、產品介紹、市場拓展提供服務。
七、加強領導,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4、完善工作機制。各級經貿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制定本單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措施,分解落實到各個職能科(處)室,列入年度考核內容,年終兌現獎懲。各市縣區經貿部門有關工作情況應及時報送我委。
25、實施項目帶動。各級經貿部門要確定一批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項目,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加大幫扶力度。項目選擇要廣泛聽取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深入掌握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發揮經貿部門職能優勢,突出重點,為農民群眾多辦好事、實事。
26、加強部門配合。經貿部門作為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既是工業和內貿行政主管部門,又承擔著許多政府交給的牽頭任務,如市場整規、食品安全、循環經濟、對口協作等,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同各有關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