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人自拍视频,青青青草视频在线,欧美二区不卡,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3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實施意見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實施意見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實施意見(2007年12月24日南發〔2007〕45號)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我市經濟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實施意見
(2007年12月24日 南發〔2007〕45號)
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構建開放南寧和諧南寧,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根據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決定》(桂發〔2007〕18號)精神,現就進一步推進我市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抓住當前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充分發揮我市比較優勢,堅定不移地推進開放合作戰略,圍繞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以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以承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市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為目標,以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特別是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建設為保障,以招商引資為手段,創新承接產業轉移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加快產業承接,推動加工貿易快速發展,迅速壯大經濟總量,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推進全方位開放原則。全面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積極主動承接國內外各地區的產業轉移,充分發揮對內對外開放在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全市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結構優化原則。推進全方位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承接產業轉移與結構調整、技術創新、體制改革結合起來,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市場導向原則。堅持市場導向,以企業自愿為主,政府推動為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發揮優勢原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資源、能源、勞動力、土地等優勢,促進與發達地區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加快區域、產業合作的有效對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積極承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項目,推進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確保可持續發展。
--擴大就業原則。積極引進資金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項目,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二、把握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方向
(三)擴大產業轉移來源。既要主動承接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和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也要主動承接我國中西部地區需要在沿海發展的產業轉移,不斷擴大區域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當前要把承接產業的重點放在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區域,綜合采取合資、新建、并購、重組、股權轉讓、境外上市、轉讓經營權、設立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積極吸引這些區域內發展程度較高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勞動密集型和加工貿易型企業來我市投資。進一步擴大與東盟、港澳臺地區等區域的產業合作,以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平臺,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cepa等機遇,不斷擴大東盟國家和港澳臺地區來我市投資的領域、規模和水平。拓展與日韓、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
(四)合理布局,發揮優勢,選準產業轉移的承接點。根據南寧市工業發展布局規劃、產業發展需要和南寧市環境質量要求,充分利用我市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綜合成本優勢,選準產業的承接點,注重承接的針對性、有效性和靈活性。以工業化為核心,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構建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具有南寧特色的工業產業體系。要圍繞鋁深加工產業、電子it產業、機械汽配產業、消費品工業、食品加工產業、服裝加工產業、家具制造產業七個重點產業,大力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產業,發展相關配套產業,拉長產業鏈,促進形成產業集群。以現代服務業發展為重點,推進商貿、物流、信息、金融、旅游、會展、房地產、教育等產業轉移。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內外的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企業及跨國公司進駐并設立地區性總部,引進更多的研發中心、分銷服務中心和投資性公司。建設農產品銷售市場和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結合本地農副產品資源,通過承接農副產品加工相關產業,培育壯大支柱產業。
三、大力培育承接產業轉移載體
(五)積極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平臺。要把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打造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平臺。充分利用現有的國家級、自治區級開發區的品牌優勢、基礎設施優勢,調整產業規劃,建立特色園區;各縣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需要,合理規劃建設產業特色明顯、配套能力強的產業園區,積極推進縣區工業集中區建設,迅速擴充產業承載空間,努力把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我市承接產業轉移特別是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基地,成為帶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龍頭。規劃建設電子產業園區,積極引進電子產業,加快電子產業發展。積極培育風景名勝區、物流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大力承接服務業的轉移。
(六)加快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各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要根據發展需要,大力推進以道路、水、電、氣、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要解決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問題,繼續通過政府扶持、園區融資、社會資本介入等方式,多渠道、多層面籌措資金,加快完善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有條件的園區,可以按市場運作方式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基礎開發公司,實行綜合開發,滾動增值,逐步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推進園區上規模、上等級、上水平,提高園區對產業轉移項目特別是加工貿易產業的吸納和承載能力。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的入園道路主干道項目,可列入城市(城鎮)市政道路建設計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道路規劃或大石山區道路建設規劃,優先建設。加快工業標準廠房建設和使用,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配套、產業集聚的標準廠房集中區域,為轉移工業企業落地建設搭建有效平臺。
(七)創新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和開發機制。進一步完善現有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強化管理機構職能,確保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權責分明,服務到位。自治區級以上開發區繼續執行南發〔2001〕54號和南發〔2001〕55號文件規定的管理體制。堅持和完善開發區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保持開發區在行政管理體制上的相對獨立性,保證開發區行政管理格局及管理權限不變,繼續采取政府職能部門授權方式,開發區根據授權行使相關行政審批、經濟社會協調與管理等職能。縣區管理的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在所屬縣區黨委、政府領導下理順管理體制,根據授權行使經濟社會協調與管理等職能。積極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園區開發機制,鼓勵有實力的投資者參與園區建設,推行園區公共設施項目的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積極與發達地區的各級政府、行業協會和大型企業集團加強聯系與合作,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園區。按市場導向和產業布局原則引資在市內異地園區創辦企業,積極發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飛地經濟”,實現優勢互補,集聚發展,互利雙贏。
(八)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圍繞承接產業轉移特別是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實行“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園區招商和企業招商相結合、主動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結合、自行招商和委托招商相結合、傳統招商和網上招商相結合,積極構建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招商網絡。推動更多的企業成為招商主體,變被動為主動;充實招商引資客商庫,充實完善“南寧市招商網”;發揮僑辦、僑聯、商會、協會的作用,加強與港澳臺同胞、僑胞的聯絡,加強與國內外中介機構的溝通與合作,鼓勵開展委托招商。發揮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推動和領導作用,組織好綜合主題招商和專業化招商活動,大力推介南寧的產業、項目、品牌、資源、環境、政策、人文優勢等,為企業組織客戶、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做好項目跟蹤落實,爭取項目落戶。抓好項目建設工作,加強項目編制、招商、協調和推進工作,建立項目儲備庫,加快招商引資項目的研究開發和包裝推介,擴大對內對外招商引資項目開發的范圍和領域,切實提高項目吸引力和招商引資成功率。
四、加大對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支持
(九)用好國家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用好商務部、海關總署出臺的惠及中西部加工貿易的新政策。根據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的2007年第44號公告,從2007年8月23日起,對開展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業務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a類和b類企業繳納50%的保證金;c類企業繳納按全部保稅進口料件應繳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之和100%計征保證金。經營企業及其加工企業同時屬中西部地區的,開展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業務,a、b類企業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空轉”管理,c類企業實行臺賬100%實轉管理。要積極利用這一有利政策,抓住機遇,與東部企業開展加工貿易對接,主動迎接產業轉移。
把握國家出臺新企業所得稅法的新機遇,用好用足國家支持西部大開發等優惠政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我市作為西部地區,可繼續執行國家已確定的其他鼓勵類企業(即西部大開發地區的鼓勵類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即到2010年仍可享受鼓勵類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新的所得稅法公布前已經批準設立的企業,依照現有的沿海開放政策、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等,可以在新稅法施行后5年內享受過渡照顧。我市要抓住新的所得稅法出臺以后東部地區所得稅優惠政策調整的機遇,充分發揮仍可享受的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政策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十)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方式,積極探索構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新路子,為轉移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加強與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溝通與聯系,建立健全南寧市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平臺。加快南寧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與金融部門合作與配合,盡快出臺南寧市企業信用信息征集辦法、企業信用信息評估評價辦法等有關政策文件,積極幫助轉移企業資信評估,不斷擴大金融機構對轉移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積極發展南寧市創業投資,加強融資平臺建設,動員和引導創業投資資本投向符合條件、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轉移企業,為轉移企業和項目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十一)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進一步加強政府對擔保機構的市場引導和管理,盡快出臺《南寧市關于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擔保風險補償機制,規范擔保行業管理,引導和鼓勵包括民營擔保公司在內的駐邕擔保機構對產業轉移企業的融資擔保支持。充分發揮國有擔保機構的骨干作用,多渠道籌資,繼續增加南寧市南方擔保公司的資本規模,不斷增強其融資擔保能力。對有融資擔保需求的轉移企業項目,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召開駐邕金融和擔保機構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其融資擔保問題。
(十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整合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產業轉移。統籌本級安排的工業結構調整資金、開發區建設資金、土地出讓金收益、稅收優惠等,設立承接產業轉移專項發展資金(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專項資金),每年根據財力狀況按一定比例增長,專項用于支持承接包括加工貿易在內的產業轉移項目。屬“飛地工業”引進企業的,三年內由轉出方和企業落戶地政府確定分成比例。其他稅收優惠政策按國家、自治區、南寧市制定的相關政策執行。
2007-2010年,每年從市財政設立的承接產業轉移專項發展資金重點安排用于符合條件的鼓勵類轉移項目貸款的財政貼息和支持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按1:1以上的比例配套。
(十三)實行規費減免政策。對于轉移項目的各類規費、手續費等,實行相應的減免政策。對重點工業項目實行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對除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國家和自治區另有規定外的屬于本級收入的行政性收費給予減征、免收、緩征。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中介服務收費和經營性收費,規定有上下限標準的,按最低限標準收取。對初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中小企業發展產業指導目錄的中小企業,在我市辦理有關注冊登記手續,一次性免收登記注冊等有關行政性收費。環保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歸口管理的相關中介評價評審機構的監督管理,對轉移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安全評價等費用,嚴格按照自治區物價部門核準的標準按最低限收費。
(十四)鼓勵投資興建工業標準廠房。對投資建設工業標準廠房的,給予與投資建設廉價房同等的優惠待遇,免收城市市政建設配套費和人防工程使用費。“十一五”期間,市財政根據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標準廠房計劃建設具體情況,每年在市財政設立的承接產業轉移專項發展資金中,對當年竣工的標準廠房按竣工面積給予投資者一次性建設補貼,第一層按10元/平方米的標準補貼,第二層按15元/平方米的標準補貼,第三層及以上按20元/平方米的標準補貼。實行標準廠房建設規費減免,標準廠房第二層起免征基礎設施配套費。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要加強對本區域內標準廠房的管理,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鼓勵企業購買或租用標準廠房。
(十五)保障項目用地。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對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用地進行統籌安排,項目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預留建設用地范圍內選址,避免占用基本農田。積極爭取上級國土管理部門的支持,爭取自治區給南寧市更多的農轉用指標。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安排上,統籌安排、突出重點,確保產業轉移項目建設用地需要。在自治區下達給南寧市的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劃出35%以上比例專項用于工業項目建設用地,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機動指標,以保證我市重大工業投資項目和工業結構調整企業搬遷改造項目的用地需要。加大工業用地儲備,利用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每年安排工業土地儲備資金3億元。要開辟土地審批“綠色通道”,加快做好產業轉移項目用地預審、建設用地報批和供地審批等各項工作,實行限時辦結。各縣區、開發區要結合發展需要,大力做好土地儲備工作,改善用地與投資環境。
(十六)放寬轉移企業的市場準入。除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投資領域外均對包括加工貿易在內的轉移產業開放。放寬轉移企業在企業名稱、集團登記的條件。
(十七)建立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激勵機制。
投資獎勵。從市財政設立的承接產業轉移專項發展資金中安排投資補助資金。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市產業發展需要的產業轉移項目,按實際到位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屬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和以商招商的龍頭企業,獎勵標準可適當上浮。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轉移企業在園區內進行二次投資的,由同級財政從承接產業轉移專項發展資金中安排獎勵或補助資金,但不超過三年內企業上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
引資獎勵。對成功引進產業轉移項目的公民、社會團體或組織,統一納入招商引資獎勵范圍,按照《南寧市招商引資社會引資者獎勵實施細則》(南府辦[2006]170號)的規定從承接產業轉移專項發展資金中給予獎勵。
五、提高對承接產業的服務水平
(十八)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和貫徹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和責任追究制度,繼續深化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投融資、財稅、國有資產管理、社會信用管理、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等領域的綜合配套改革。創新行政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營造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政務環境。加大對投資投訴案件的協調查處力度,對推諉扯皮、故意刁難及吃、拿、卡、要等影響投資環境的行為要追究責任,嚴肅處理。加快電子政務工程建設。推進數字化城市綜合管理與指揮系統、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等建設進程,提高政府效率,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理順和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深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建立完善長效工作機制,營造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
(十九)營造高效、便捷的通關環境。推進建立國際規范的口岸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口岸基礎設施,保障口岸運行資金,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為企業進出口提供優質高效的通關服務。積極推進本區域內的口岸通關一體化(大通關)建設項目的實施,建立口岸申報平臺,推行“口岸一體、統一平臺、多點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使轉移企業的產品在區域間實現快速通關或轉關。
(二十)營造良好的交通物流環境。加快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交通網絡設施建設,構建路、空、水便捷通暢、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推進航空班線開通,新開或增開南寧飛往國內和東南亞主要城市的航空航線,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建設第三方物流服務基地和供應鏈管理中心,加快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二十一)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高新技術創業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為產業轉移企業發展提供技術研發、產品研發服務。加強科技合作,支持產業轉移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加速我市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提高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創新能力。轉出地資格直接確認,對在轉出地已獲得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等資格,轉移到我市后不需重新評審,直接予以辦理確認。
(二十二)加強社會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信息服務、知識產權、投融資擔保、資產評估、信用評價、人才培訓、法律服務、就業服務、行業協會 (商會)等體系建設,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高效便捷的中介服務。
(二十三)為轉移企業提供用工和人才服務。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重點抓好鄉鎮一級勞動力市場建設,搭建村級就業工作平臺,不斷延伸就業服務,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覆蓋城鄉的一體化市場體系。加大市場調節就業的力度,積極為轉移企業和勞動者搭建雙向選擇、洽談招聘的服務平臺。加強政府促進就業工作的力度,圍繞轉移企業的用工需求,制定鼓勵政策措施,組織開展各類專場招聘會,進一步提高各級政府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到轉移企業就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大農村就業培訓基地、農村勞動力品牌培訓基地、見習培訓基地的建設力度。積極引導、鼓勵各類就業服務機構、職業介紹機構面向轉移企業培養和組織輸送農村勞動力和技能勞動者。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訓制度,引導各類職業院校和民辦技能培訓學校轉變辦學思路,大力實施“校企結合”,及時拓展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開展訂單和定向培訓。繼續實施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重點人才培養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能力,為轉移企業提供數量充足、技能熟練的人才。人事部門優先為轉移企業辦理人才引進手續,提供檔案管理、職稱評定、出境審核等人事代理服務。
(二十四)營造投資者創業、生活的良好環境。努力構建重商、親商、助商、護商的良好環境,保證外來投資者在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權益上有保障。對轉移到我市的重點納稅大戶,符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條件要求的,可以優先推薦參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貢獻突出的外來投資者授予“榮譽市民”等稱號;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急需的具有學士學位或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非本市戶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攜帶科技成果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生產的非本市戶籍人員以及具有學士以上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其本人可申請在南寧落戶或辦理居住證,在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對申請落戶的人員,其配偶及子女也可以隨遷落戶。對來我市投資的國內外重點客戶和研究開發機構,在用地、稅收和各種配套費等方面,一事一議,特事特辦。
六、加強對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成立市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加掛南寧市加工貿易工作領導小組牌子),由市領導任組長,成員由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政府辦公廳,負責承接產業轉移的日常工作。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制定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及時協商解決承接產業轉移工作中的重大項目重點、難點問題。建立重大招商項目協調制度,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防止過度競爭和惡性競爭。對重大項目實行市領導負責制,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做好項目服務工作,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建立相應機制,切實加強對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領導。建立我市與粵、港、澳、臺交流合作機制,主動加強與東部省市和港、澳、臺地區政府和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大型企業集團的聯系,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企業到我市投資發展。
(二十六)嚴格考核,強化工作獎懲。把產業轉移工作的實績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在承接產業轉移中開拓創新、大膽決策、績效突出的干部給予表彰獎勵,并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條件;對工作推進不力、辦事拖拉、作風漂浮、以部門利益損害投資環境的干部予以問責。對敢于創造性地為投資者解決實際問題、勇于承擔風險的領導和干部,要給予保護。市人民政府每年表彰一批在承接產業轉移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員,并優先推薦其參加全國、自治區和南寧市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的評選。
(二十七)加強監督,健全責任制度。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要統一思想認識,把推進承接產業轉移擺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要明確責任,抓緊組織編制承接產業轉移和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規劃和工作方案,盡快制定出臺貫徹落實本實施意見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具體實施細則。市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本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和工作分工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相互支持、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抓好各項工作的推進落實,形成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強大合力。
(二十八)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切實加強承接產業轉移的宣傳工作,通過集中宣傳、系列宣傳、重點宣傳、專題宣傳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對我市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招商引資項目和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氛圍。

評論

ニ枯骨紅顏只為君

別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我走的路,別人不能走,要不我都沒有路。

10天前

綠海

轉發了

10天前

乖乖雙馬尾小學妹i

大話西游

10天前

煙花

大灣區~南寧~東盟這樣的發展線路搞對了[贊][贊][贊][招財進寶][招財進寶][招財進寶]因為這是嶺南的東西通道,首先與最發達地區無縫對接,南寧能對接的轉移產業還非常多因為海洋性功能城市必定建成,要把所有的交通潛力服務給全部產業[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

10天前

揀盡寒枝不肯棲

亡羊補牢[笑哭][笑哭]

10天前

相關法律條文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南發〔2014〕15號)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南寧五象新區核心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指導意見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南寧五象新區核心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指導意見(2007年10月31日)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統籌發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的實施意見 中共南寧市委、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的實施意見(2005年3月8日南發〔2005〕14號)為認真貫徹落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湘發〔2012〕14號2012年6月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開放崛起”戰略,通過加快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南寧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南寧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南府辦〔2015〕98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管委會,市級各雙管單位,市直各事業、企業單位:為全面貫徹落

律師最新回復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留坝县| 法库县| 德保县| 云浮市| 寻乌县| 教育| 方城县| 历史| 海晏县| 兰西县| 云梦县| 贡嘎县| 景泰县| 巨野县| 桑植县| 德州市| 平舆县| 康马县| 泸定县| 大新县| 余干县| 阜阳市| 新平| 尉犁县| 浦县| 长泰县| 霍山县| 互助| 昭觉县| 交口县| 高碑店市| 南宫市| 沐川县| 土默特左旗| 长丰县| 弥勒县| 佛教| 浮山县| 安义县|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