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夫妻為了獲取諸如購房資格、拆遷利益等特定目的,動起了“假離婚”的心思。然而,這種看似“精明”的舉動背后,卻隱藏著諸多法律風險。今天,咱們就深入探討一下假離婚買的房子算夫妻共同財產嗎、假離婚私底下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以及假離婚買房的法律后果,為大家敲響法律警鐘。
一、假離婚買的房子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1、從法律層面嚴格來講,一旦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婚姻關系便已解除,在法律上不存在所謂 “假離婚” 的特殊豁免。如果離婚后一方用個人財產購買房子,且房產登記在該方一人名下,通常情況下,這套房子會被認定為其個人財產,而非夫妻共同財產。
2、若夫妻為了獲得更多購房貸款優惠,協議離婚后,男方獨自出資購買新房,并將產權登記在自己名下。后續若雙方關系生變,女方主張該房為夫妻共同財產,法院大概率不會支持,因為離婚后的購房行為發生在婚姻關系終止之后,資金來源與產權登記都指向男方個人。
3、若購買房子的資金來源于離婚前的夫妻共同財產,即便房產登記在一方名下,另一方仍有可能通過舉證資金來源等方式,主張對該房屋享有部分權益。這就要求當事人在處理此類事務時,務必留存好資金流水、轉賬記錄等關鍵證據,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圖片來源網絡,聯系侵刪)
二、假離婚私下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1、很多夫妻在辦理 “假離婚” 時,會私下簽訂保證書,約定離婚后一定期限內復婚,或是對離婚期間的財產、子女撫養等問題做出額外承諾。然而,這些保證書的法律效力存在很大變數。
2、如果保證書的內容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比如約定限制一方人身自由、違背公序良俗等,那無疑是無效的。再者,一旦離婚手續完成,基于婚姻自由原則,復婚與否是雙方的自主選擇,即便保證書中寫明復婚時間,一方屆時拒絕復婚,法律也不能強制其履行。
3、但對于涉及財產分配、子女撫養等不違反法律規定且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的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被法院參考。例如,保證書中約定離婚期間一方給予另一方經濟補償,若有證據證明該約定真實有效,在后續糾紛中,法院可能會依據公平原則,要求承諾方履行相應義務。

(圖片來源網絡,聯系侵刪)
三、假離婚買房的法律后果
1、財產風險:除了前文提及的房產歸屬爭議,假離婚還可能引發其他財產糾紛。若一方在 “假離婚” 期間擅自處置原本屬于夫妻共有的財產,如將共同經營公司的股權私自轉讓,另一方發現后維權難度較大,因為離婚后雙方在法律上已非夫妻關系,財產獨立性增強。
2、情感風險:“假離婚” 往往是對婚姻關系的一種試探,期間雙方的心態、生活狀態都可能發生變化。不少案例顯示,原本計劃 “假離婚” 后復婚的夫妻,因分開生活導致感情疏離,最終真的分道揚鑣,給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破裂。
3、法律責任風險:若通過假離婚手段騙取購房資格、貸款優惠等政策福利,一旦被相關部門查實,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如罰款、取消購房資格等。情節嚴重的,甚至可能觸犯刑法,構成詐騙等犯罪行為,面臨牢獄之災。

(圖片來源網絡,聯系侵刪)
上述就是詢律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的關于假離婚買的房子算夫妻共同財產嗎、假離婚私底下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假離婚買房的法律后果的解答,有任何法律問題可以關注在線咨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