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過失致人死亡的情形比較多樣,比如交通事故、一般毆打、特殊體育項目教學訓練等都有可能造成過失致人死亡的案件發生。那么,過失致人死亡會判死刑嗎?犯罪構成要件是什么?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的區別?
一、過失致人死亡會判死刑嗎
過失致人死亡罪不會判死刑,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必須是過失,即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客觀上必須實施了致人死亡的行為,并且已經造成死亡結果,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件
過失致人死亡的構成要件內容為行為人實施了致人死亡的行為,并且已經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
主觀責任形式為過失,即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造成他人的死亡結果具有預見可能性,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
過失致人死亡罪屬于過失犯罪,是指由于過失導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為。過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人死亡和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其行為可能會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但由于輕信能夠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失,而是由于其他無法預見的原因導致他人死亡的,屬于意外事件,行為人不負任何刑事責任。
實踐中,過失致人死亡的情形比較多樣,比如交通事故、一般毆打、特殊體育項目教學訓練等都有可能造成過失致人死亡的案件發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三、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的區別
前者的行為人并不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后者的行為人對死亡結果持放任態度,發生死亡結果并不違背其意志;前者的行為人在預見到死亡結果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仍然實施其行為,是因為他認為憑借一定的主客觀條件可以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后者的行為人,在明知死亡結果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仍然實施其行為,是為了實現其他目的,行為人沒有考慮憑借一定的主客觀條件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當然,由于二者并非對立關系,所以,在行為人對死亡結果具有預見可能性的情況下,不能證明行為人放任死亡結果發生的,就只能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上述就是詢律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的關于過失致人死亡會判死刑嗎?犯罪構成要件是什么?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的區別?的解答,有任何法律問題可以關注在線咨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