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職場中,勞動糾紛時有發生。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無法通過協商解決時,勞動仲裁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維權途徑。但很多人對勞動仲裁的申請流程以及適用范圍并不清楚。別擔心,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解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 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有些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在發生糾紛時就企圖否認勞動關系。這種情況下,勞動者可以通過勞動仲裁來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比如小王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了半年,公司一直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后來雙方發生薪資糾紛,小王就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確認自己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重要約定,在合同的訂立、履行等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例如公司單方面變更工作地點,而勞動者不同意,由此引發的糾紛就屬于此類。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用人單位不合理的除名、辭退行為,或者勞動者在辭職、離職過程中與用人單位產生的矛盾,都可以通過勞動仲裁解決。像小李被公司無故辭退,他就可以通過勞動仲裁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工作時間過長、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等問題都在勞動仲裁的受理范圍內。比如某工廠經常要求員工加班卻不支付加班費,員工就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二、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準備材料
(1)勞動仲裁申請書:詳細說明申請仲裁的理由、請求事項等。要注意語言清晰、邏輯合理,明確表達自己的訴求。
(2)證據材料:如勞動合同、工資條、考勤記錄、工作證等,這些證據能夠有力地支持你的主張。如果沒有勞動合同,其他能證明勞動關系的材料也可以,比如同事的證人證言、工作聊天記錄等。
(3)申請人身份證明: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2、確定管轄的勞動仲裁委員會:一般是向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如果不清楚具體的管轄機構,可以通過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查詢,或者撥打 12333 咨詢。
3、提交申請:將準備好的材料提交給勞動仲裁委員會。有些地區支持線上提交,可通過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指定的線上平臺操作;也可以前往勞動仲裁委員會的辦事窗口進行線下提交。提交后,仲裁委員會會在 5 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4、受理與開庭:如果仲裁委員會受理了你的申請,會通知你開庭的時間和地點。在開庭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熟悉自己的證據材料,梳理好陳述思路。開庭時,要遵守仲裁庭的紀律,如實陳述事實。
5、等待裁決結果:仲裁庭會在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 45 日內作出裁決,情況復雜的可能會延長 15 日。收到裁決結果后,如果對裁決不服,在規定的時間內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以上就是詢律網小編整理的如何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的適用范圍相關法律知識。如有法律上問題,可關注咨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