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的實施意見
2025-07-04 15:18
275人看過
中東歐
國家
商務局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的實施意見(衡政發〔2015〕7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工業新區、濱湖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已被國家確立為對外開
衡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的實施意見
(衡政發〔2015〕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工業新區、濱湖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
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已被國家確立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為貫徹落實國家深化與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的戰略部署,按照省政府安排,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積極搶抓省政府承辦2016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的重大機遇,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創新機制與強化保障相結合,推動我市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取得新突破。在貿易規模上,以2013年為基數確保實現3年翻一番,5年翻兩番。同時,利用國家和省政府提供的各種平臺及優惠政策,積極引導我市優質企業向中東歐國家投資建廠,為本地企業更早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利用與中東歐國家的交流合作機會,向中東歐地方政府和企業宣傳推介衡水優勢產業,吸引來衡投資,使更多的中東歐資金、技術能被“引進來”;通過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推進我市國別(地區)工業園的建設。
二、明確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國別版圖
(一)優勢產能轉移合作板塊。鋼鐵行業重點是波蘭、馬其頓和斯洛文尼亞等國家,機械制造行業重點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愛沙尼亞和波黑等國家,紡織服裝行業重點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等國家,化工行業重點是波蘭、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和塞爾維亞等國家,食品行業重點是波蘭、匈牙利、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等國家。支持我市相關企業在上述國家投資建廠,有序轉移優勢過剩產能。
(二)技術研發創新合作板塊。重點是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等工業基礎雄厚,在航空、汽車、精密機械制造、生物醫藥和工藝玻璃制造等領域技術領先的國家。支持我市有實力的企業以投資并購、入股等方式開展研發合作,獲取先進技術。鼓勵和支持我省企業與中東歐企業開展科技合作,培育認定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三)國際市場開拓合作板塊。重點是位于歐洲中部地區的捷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文尼亞等地理位置優越、市場開放度高、幅射面廣、交通便捷、物流發達的國家和其他7個歐盟成員國。推動我市優勢企業在上述國家投資建立生產制造基地、商品集散地、營銷服務網絡、物流聯運園區和配送中心,擴大在當地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利用歐盟成員國關稅優惠政策,規避貿易壁壘,拓展歐洲乃至全球市場。
(四)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板塊。重點是巴爾干半島地區,特別是保加利亞、馬其頓、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和克羅地亞等基礎設施落后、政府資金匱乏的國家。推動我市工程企業以BOT等方式承攬當地公路、橋梁、港口、機場、電站和電網建設改造等工程項目,帶動技術標準輸出、機電設備和建筑材料等產品出口。
(五)招商引資合作板塊。重點是針對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等汽車工業基礎較好、精密機床、通用航空技術領先的國家,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和波黑等農業條件優越、食品加工業發達的國家,以及匈牙利等生物制藥研發技術突出的國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擬于4月份,由主管市長帶隊,組織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貿促會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出訪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推進一批在談項目,引進一批合作項目,推動我市相關產業加快發展。
(六)現代農業開發合作板塊。重點是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等自然條件優越、國土面積大、土地肥沃、水資源豐沛、農業綜合開發條件較好的國家。鼓勵我市農業龍頭企業在上述國家投資建設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業產業化農場等項目,開展農業種養植和農產品深加工,帶動化肥農藥、農機裝配、棉紡機械等產業和產品“走出去”。
三、建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常態機制
(一)保持與省外辦、商務廳的經常性聯系。充分利用省商務廳與中東歐國家的協調、協作機制作用,及時掌握中國一中東歐國家未來合作重點方向和領域,以及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所擬定的年度重要活動信息。有效借助國家及省政府搭建的各種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加強與中東歐國家的聯系。(市外辦、市商務局負責)
(二)構建多渠道溝通交流網絡。發揮已有友好城市的重要作用,創造條件發展新的友好關系。邀請中東歐國家地方政府領導人或優質企業負責人來我市進行訪問會談,創造條件,推動建立友好城市合作關系,并把友好城市關系作為開展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市外辦負責)。爭取與中東歐國家城市建立經濟合作伙伴城市關系,建立日常聯絡機制,定期溝通雙方在投資貿易合作項目方面的意向和信息。通過省政府駐中東歐16國使領館、經商處及中東歐國家駐華使館了解投資政策和合作信息(市外辦、市商務局負責)。與中東歐國家和地方投資促進主管部門建立緊密聯系,商簽一批戰略合作協議(備忘錄),形成合作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強化經貿合作的協調推動作用,組織雙方企業互訪對接(市商務局負責)。發揮友好協會、貿促機構、商協會和僑商會等民間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開展多形式經貿交流活動(市工商聯、市外辦負責)。
(三)選聘一批投資促進顧問。實施投資促進窗口前移,在中東歐國家篩選一批有影響、有熱心的外方商協會負責人、中資機構(企業)負責人、華人華僑以及社會活動人士,聘請為我市投資促進顧問或合作商會,給予一定工作補貼,對作出貢獻的給予一定獎勵。(市商務局負責)
(四)利用廊坊國際經貿洽談會加強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交流。利用廊坊國際經貿洽談會,加強與參會中東歐企業的聯系溝通,并爭取與其座談,商討經貿合作事宜。(市商務局負責)
(五)推進重點合作項目。積極推進桃城區向上制衣有限公司與波蘭富利達有限公司和匈牙利神行制衣公司洽談合作開發家居系列產品,引進先進設備擴大企業規模事宜和棗強縣隆基泰和文勛市場管理有限公司與斯洛伐克IPEC集團投資1億美元的合作開發D1園區中國科技商貿城項目。為合作方提供各種咨詢服務、政策優惠、土地優惠,同時,指派專門人員負責跟進項目進展情況。
(六)形成常態化投資促進機制。把針對中東歐國家的投資促進活動作為經常性工作,精心謀劃,高密度、高頻次組織開展多形式綜合性、專業化投資促進活動,提高我市的影響力。根據交流合作的需要,適時自行組織團組或隨省團赴中東歐國家開展經貿活動。
四、創新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有效模式
(一)以拓展市場為目的投資辦廠。充分發揮我市紡織、服裝、化工、醫藥、食品等產業的比較優勢,以開拓中東歐國家乃至歐洲市場為取向,針對各國市場需求和消費特點,重點推動遠大紡織、大營裘皮服裝、冀衡化工、仁合益康、葵花藥業、衡水老白干等企業到中東歐國家投資辦廠,設立生產基地,規避貿易壁壘。充分利用中東歐國家區位獨特、投資環境穩定和勞動力素質較高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以及政府和歐盟補貼等優惠政策,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可采取合資、合作和獨資等形式開展投資,并通過資金、技術、管理和品牌等手段,保持對境外投資企業的控制力。(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國資委負責)
(二)以配置優質要素為目的并購目標企業。鼓勵我市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通過股權并購、資產收購、參股和拉股等方式并購中東歐國家實體企業特別是優質中小企業,獲取我市產業升級亟需的品牌、技術、管理經驗、優秀人才、研發機構、知識產權和營銷網絡等高端優質生產要素,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國資委負責)
(三)以末端生產環節轉移為目的實施銷地產。對鋼鐵深加工、醫藥等適宜將產業鏈、生產工序分拆的產業和企業,在本地生產半成品,將末端生產環節前移至中東歐國家,重塑企業價值鏈。以市內企業作為原材料基地,按照歐盟標準在境外組裝、加工、配比和合成等,實現本地化生產,直接進入歐盟市場。抓住匈牙利國會通過立法向中醫開綠燈的機遇,積極支持相關企業在匈牙利開展有益探索。(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國資委負責)
(四)以企業集群發展為目的建設產業園區。引導企業到捷克SEMTIN化工園、捷克南摩拉維亞經濟特區、愛沙尼亞經濟技術園區、斯洛伐克凱赫內茨工業園、拉脫維亞利耶帕亞經濟特區、立陶宛考納斯自由經濟區和羅馬尼亞加拉茨市工業園區等中東歐條件成熟的園區集群投資建廠。采取差別化招商策略,制定差異化有力支持政策,營造個性化投資環境,吸引中東歐國家企業投資置業。(市商務局、市發改委負責)
(五)以多領域合作為目的全方位參與國家友好合作框架協議的實施。積極參與中國一中東歐國家旅游促進聯盟組織的旅游推介活動,廣泛宣傳“生態宜居,北方湖城”,在更多中東歐國家設立旅游推廣中心。參與中國一中東歐國家農業經貿合作論壇、中國一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促進聯合會組織的活動,加強在種植、果蔬、生物質能源、灌溉和農機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參與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創新技術合作及國際技術轉移研討會,在我市亟需、中東歐國家有研發實力和技術領先的發電設備、生物制藥、農業機械、農產品生產和加工、葡萄酒釀造等方面開展合作,設立中東歐技術轉換中心,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在創新技術和國際技術轉移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參與建設中國一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交流合作平臺,促進我市中小企業與中東歐國家的靈活務實合作。加強在環保科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開展污水處理、空氣凈化和固體廢物管理等領域的合作研究項目。利用中東歐國家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達的優勢,開展高校教師交流、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聯合(合作)辦學、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合作。(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環保局、市農牧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新局、市旅游局負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把加強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放在擴大對外開放突出位置強力推進。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存在的突出問趣,努力形成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工作推進機制 (市政府辦公室、市發改委、市商務局負責)。把推進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列入市政府專項督查內容,定期通報工作開展和責任分工落實情況(市政府辦公室負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和用足用好國家及省政府對外投資合作有關專項資金。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我市企業與中東歐國家的投資(工程)項目貸款貼息、投資項目前期補貼、工程項下人員保險補貼、外派勞務培訓補貼、資源回運保費補貼、引進重大投資項目的單位和個人獎勵、企業參加項目推介對接活動補貼、產業園區建設以及其他需要支持的合作事項補貼(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負責)。在用地、融資、信保、通關、外匯、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境外投資項目和外商投資項目備案管理辦法,為加快推進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撐(市發改委牽頭另行制定有關支持政策)。
(三)夯實基礎工作。深入研究中東歐各國產業政策、投資重點、法律法規、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有針對性地謀劃一批合作項目(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國資委負責)。輯印投資指南,向有關企業和省、市、縣有關部門免費發放,指導各級各有關部門和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投資合作;搭建信息平臺,在市商務局官網開設衡水一中東歐投資合作專題(市商務局負責)。
(四)加強人才培訓。制定“走出去”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多渠道培養和引進所需人才。支持企業選送高層管理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到境內外高等院校和有關機構進行實務培訓,造就一批通曉國際規則、熟悉當地法律、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跨國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負責)。
2015年3月31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評論